第03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7月5日 星期
漯河市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
驶向公益路的“顺风车”


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开展音乐支教活动。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海防

见习记者 陈金旭

30年前人们“搭便车”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路宽了,车也多了,可人心却越来越远了!漯河市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的成立却使有爱心有公益精神的人多了一个帮助别人的平台,让市民之间重建信任,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6月28日,记者在郾襄路口附近见到了漯河市公益顺风车协会会长张赢,了解了这个爱心团队发生的不少动人的故事。

会员超过两万人

2014年12月15日,由华尧广、李建平和张赢等数十位发起人共同发起创办的漯河市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如今已有会员20000多人,在册车辆接近6000辆,每天提供长短途免费车讯近百条,能帮助5~20人免费出行。

自爱心团队成立以来,每天定时发布免费车讯,累计提供公益爱心车讯5万多条,先后组织了60多次爱心公益活动。今年,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又开设了新的爱心公益项目:与农村音乐支教服务队联合,开展“老师下乡送才艺、我献爱心送老师”到乡村爱心支教公益活动。由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为漯河二高的老师们保驾护航,提供车辆保障,老师们为乡村的孩子们带去音乐和歌声。每周三坚持开展的音乐支教活动,从市区到召陵区庙王小学,为贫困的乡村小学送来了孩子们期盼的音乐教育。音乐支教已经坚持了近半年,参与车次100多次,行程1万多公里,爱心支教老师100多人次,受益学生2万多人次,受到了师生和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张赢告诉记者:“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们坚持到底。”

探索顺风车公益之路

张赢坦言,在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成立之初,有不少人对公益顺风车表示质疑,有不少人认为肯定不是免费的,还有人根本不敢坐顺风车。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可公益顺风车,对公益顺风车放心,保护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团员们的和免费乘车者的自身利益和人身安全,今年3月起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拟定了《公益顺风车合乘协议》。凡是路途较远的顺风车车程都应留下搭乘双方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标注乘车时间和起止地点。张赢告诉记者:“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在保障搭乘双方各自利益和安全的前提下,让我们的公益顺风车不断规范,不断完善,希望能够把爱心事业做得更好,让我们的公益之路更平坦。”

顺风车建立全新社交方式

顺风车不只是一项随手微公益,一种新的出行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车友叶立伟在北京工作,每逢春节、端午等节日都会开车回家。参加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后,叶立伟每次回漯河或者北京之前都会提前半个月将消息发布在微信群里。叶立伟今年春节顺路拉了吴城的一家三口,他们没事就邀请叶立伟去吴城玩,很快就成了朋友。“随手帮忙,不但能交交朋友,还能帮老乡做点事儿,我特别开心。”叶立伟笑道。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的其他团员们也都和免费搭乘的人成了好朋友。

张赢告诉记者:“在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每天身边都是正能量。感觉在参与的整个过程中,心灵也得到了洗涤和升华。”公益顺风车爱心团队将坚持“减压交通、加分环境、低碳环保、免费搭乘”的宗旨,秉承“倡导绿色出行,破解信任坚冰”的理念,将公益进行到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