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 卡
5月底,我参与了“河南杂文名家走进汉字文化名城漯河”活动,来到美丽的水城漯河。
这次去漯河之前,我在搜索对漯河的记忆。严格意义上讲,我对漯河不算陌生,这要追溯到“文革”时期。平地一声雷,一场革命说开始就开始了。我当时刚大学毕业,分配单位与我所学专业对口,踌躇满志,蒙领导信任和高看,还让我当了机关的共青团书记,不谦虚地说,我还真干得不错。然而,暴风骤雨中,单位成了众矢之的,大门两侧被人贴了白纸黑字的“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对联,很刺眼。“当权派”与我无干,“反动权威”我更不沾边儿。但是,特定背景下,我却被“庙”外介入者屡屡呵斥,甚至被手枪吓哭。
几经折腾,我们被集体流放到西华县黄泛区农场,一年后,又被分散到农场附近农村插队落户。那时还没有“常回家看看”这句歌词,但远别家人,隔段时间我就要找理由“回家看看”,于是漯河就成了我的“中转站”。在漯河火车站,天涯沦落人的狼狈与疲惫,候车室的不眠之夜,满满都是苦涩酸楚,我从未品尝过一点甜。候车间隙,我也曾去附近街道或沙河边转悠一下,可入眼的多是萧条景象。
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经历,钩沉是为了同今天的漯河衔接,尽管属“断代”式的,折射的却是两重天地。今天,当我走进漯河市区的时候,我问自己:这是漯河吗?同时,我又下意识地自我回答:是的,这是漯河。想找我往日记忆里的街道、房舍,以及可帮助寻找记忆的参照物,却很难。今天的漯河,已经以现代化的姿态屹立于中原大地,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活力与魅力,正向周边源源不断地辐射。
常识告诉我们,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了,一系列蓝图都能变得实实在在。离开这个恒定的法则,再美的畅想与构思,只能是空中楼阁,无任何意义和价值。
需要提及的是,作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后,文化当不可或缺。记得一位作家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经济的文化是沙漠文化,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流氓经济。我很感佩改革开放以来漯河市各届领导高远的目光,他们站在理性高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文化元素糅合了进来。文化是多元的,现实生活中,很有一些人把不伦不类的东西以“文化”冠之,有的则庸俗不堪,甚至因此闹出笑话。漯河则不然,当政者以理性思考和高远目光,把文化镜头聚焦于许慎,并以此为“龙脉”,让根须在肥田沃土里汲取营养,萌发勃勃生机。
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今漯河市召陵区许庄村)人,时任太尉南阁祭酒时,奉诏校理东观图书,在通览《易经》《尚书》《周礼》等典籍基础上,释疑解难,统辨归一,撰写《说文解字》一书。遗憾的是,书既成,许慎却病了,不能亲呈朝廷,只得派其子许冲携《说文解字》奉上宫阙。许冲在《进书表》里写道:“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凡十五卷,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似可见《说文解字》概貌。
除《说文解字》外,许慎还编纂了《孝经孔氏古文说》《淮南子注》《五经异义》等著作,被尊称为“字圣”“字学宗师”“文宗字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家和伟大的文字学家,可谓实至名归。尤其是《说文解字》,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字典,更是一部经典文学专著和百科全书,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字、古代汉语以及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对沟通古今汉字,规范和统一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文字史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盖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便是许慎对文字功用的高度概括与诠释。
那天,雨后初霁,天朗气清,我和同道前往“许慎文化园”,瞻仰与拜谒“字圣”许慎。
那是一叠怎样的仿古建筑啊!古朴,厚重,大气,风格独特,韵味无穷,无处不显现的文化元素,或像大海波涛汹涌澎湃,或像小溪涓涓浅吟低唱,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我被深深地折服了。某种情形下,文化的力量是惊人的,往往会以不可替代的“软实力”,让一些强者“俯首称臣”。“字圣”许慎在我国文字学和经学领域堪称翘楚,“解字有本,说经无双”的杰出贡献,是他绝对的“软实力”。但是,他没有想到,时隔1900多年之后,在他的故里,在他墓冢的前面,竟出现气势如此恢宏的仿古建筑群。这既是后人对他“高山仰止”的见证,更是他彪炳史册的必然。他长眠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化园”里,如地下有知,他当笑慰!
我行走在“六书广场”。整块花岗岩切割雕琢而成的“六书”石柱,造型独特而别致,柱石上分别镌刻着由许慎确立的关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的定义和字例,代表着我国的四种造字方法和两种用字方法,可谓匠心独运。
“汉字大道”的铺设更令人惊叹不已!这条全长80米的大道,寓意中华文字自发掘出土最早的契刻符号至今已走过八千年的历史。黑色大理石作面,灰色花岗岩作基座,两边置水道,以书画卷轴形式由南向北铺展,中间则镌刻文字。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不同字体和书体,因此,刻制的时候,就按四个阶段由古及今依次排列,字体以阴刻为主,符号、甲骨文段采用进口米黄大理石仿制模型加以展示;金文、简帛文部分及宋体字用铜腐蚀字展示,使整个汉字大道古朴典雅,错落有致,既表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又极富书法观赏价值,置身其间,仿佛游历于宽阔的汉字文化长河之中。
在“许慎文化园”里,不论亲临叔重堂、辞书博物馆、字圣碑林、字形牌坊、字圣殿、说文馆、状元堂,还是徜徉在“故事长廊”,无处不显文字的脉动,浓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文化的魅力张扬得淋漓尽致。
因为许慎,我在漯河享受了一次文字和文化大餐。
还不仅仅如此。当我步入许慎小学校园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一派古风雅韵。灰瓦翘角的楼檐,古香古色;高大的许慎像,庄严肃穆;精美的汉白玉上雕刻着许慎《说文解字·叙》;“字苑”大道以无声的语言,彰显着汉字的神奇与魅力;英才园内修竹吐翠,桂树葱郁;藤萝环绕的长廊,枝繁叶茂,韵致无穷……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品书香人生,悟生活情趣,与圣贤对话,和先哲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至于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当然都是一流的。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目前在国内我所见到的一所最令人艳羡的小学。
在书画室里,孩子们的绘画、摄影、书法、手工制作,琳琅满目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观看品赏,我不由得动情动容了。孩子们聪颖、智慧和灵动的小手,加之园丁们所凝聚、泼洒的心血汗水,使得朵朵鲜花,在沙澧河畔次第绽放。
漯河文化的厚重,除《说文解字》,还有贾湖文化、三国文化、小商桥文化,以及近代红色文化等。凡此,由《说文解字》统领,一切都活泛起来,熠熠生辉,使载誉文化名城的漯河声名远播。
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漯河两日,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风貌感动并感染着我,璀璨的历史文化浸淫并吸引着我,充满活力的漯河深深嵌印在我的脑际,昔日破陋小城的影像,作为一种记忆,尽管难以忘记,但已经随着时间的迁延,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