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国内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7月6日 星期
卫生纸、衣服、家电家具竟能用公款报销——
从彭应龙案看工程指挥部管理乱象


大到家具、电器,小到孙女的奶粉、纸尿裤,甚至一双袜子,衣食住行样样都在公家报销……湖南衡阳市纪委近期查处的衡阳县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彭应龙的案件,揭开了部分工程指挥部管理混乱、腐败频发的盖子。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各地建设重点项目或重要工程时,专门设立临时指挥部是一种通行的做法。有的地方指挥部由于制度不全、监督不力、用人不当等因素,违纪违规现象频频发生。

资料图片

工程项目指挥部

出现多起腐败案

根据衡阳市纪委的调查,彭应龙在任职期间,违规报销个人费用114余万元、收受贿赂108余万元、贪污公款130余万元。衡阳市纪委查获的一本记账本显示,2011年至2013年,彭应龙用公款购买私人物品的记录就有50多条。其中,彭应龙贪污公款在一家高档服装店的消费超过30万元,一件貂皮大衣的价格就高达7万多元。

“彭应龙主要的贪腐行为,发生在兼任项目指挥部指挥长期间。”衡阳市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吴明伟介绍,2010年,彭应龙在担任衡阳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的同时,还在县里兼任利德有陶瓷和衡利丰两个重点发展项目的指挥长。

记者近期采访时,在看守所见到彭应龙。他说,县里大大小小的项目有几十个,几乎每个项目都设有一个指挥部,他承认一些私人的开支确实是通过指挥部报销。

记者了解到,发生在指挥部的腐败并非个例。2015年,湖北省委第五巡视组向襄阳市襄州区反馈巡视情况就指出当地“工程项目指挥部过多过滥,成违纪违规问题‘易发部’”;安徽省委第七巡视组向阜阳市颍泉区反馈巡视情况也指出“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违法行政问题突出,存在指挥部越权越位、部分领导干部在相关项目建设中涉嫌以权谋私等问题”。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自2007年至2015年,全国各级法院至少有1066起案件涉及指挥部里的贪污,覆盖全国31个省份。

把单位和项目的钱

当成了“自家的钱”

彭应龙案透露出指挥部里的腐败一般有三大手法:

第一,财务制度不健全大搞“一支笔”。衡阳市纪委负责人介绍,彭应龙公然违反“一把手”不分管财务的规定,以“一支笔”签字审批,所有开支仅仅由司机经手、他本人签字就可以直接拿钱。2010年至2014年,仅在利德有陶瓷项目指挥部,他就报销个人消费支出114余万元,包括卫生纸、衣服、家电家具等。

第二,利用职务之便疯狂套取资金。纪委办案人员介绍,2010年至2014年期间,彭应龙利用职务便利,借中央开展新农村建设之机套取资金130余万元。

第三,逢年过节大肆收取贿赂。记者了解到,因为手握经费支配、工程项目管理等权力,作为指挥长的彭应龙成了一些老板追捧的对象,对于逢年过节、办喜事等名义送来的“礼金礼品”,彭应龙多有“笑纳”。

“我把自己所管单位和自己所管项目的钱看成了自己家里的钱,想花就花,想用就用。”在忏悔书里,彭应龙反思,“有些问题自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触犯了党纪国法,还以为是正常行为。”

不能让临时机构

成为“独立王国”

记者采访发现,绝大多数项目指挥部属于临时机构,它们“因事而设、事了则撤”。权力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监督不力等因素,导致项目指挥部极易成为“独立王国”,贪腐多发。

针对指挥部外部监督不力问题,吴明伟建议,在监督上不能是纪委唱独角戏,人大、财政、审计等多方要形成合力进行监督。

同时,要完善、落实指挥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费用报销不能一把手“一支笔”说了算。项目资金分配给国土等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要严格按部门归口拨付、依法管理,不能完全由指挥部“代劳”。

多位专家建议,基于指挥部腐败频发态势,有必要实行专项治理,形成打击腐败声势,并摸清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出台相关制度措施。

据新华社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