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7月12日 星期
镇村户三级联网 危险地段天天巡查
主汛期来临 防汛一线严防死守


源汇区大刘镇巡逻人员正在查看河堤。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通 讯 员 刘 凯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市雨水比往年多出两成。如此严峻的防汛任务,我市一线防汛工作进展怎样?

7月11日上午,记者先后来到我市部分乡村一线,实地探访我市防汛工作的落实情况。无论是乡镇负责人还是对口支援村农户,大家紧绷的神经、扎实的工作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镇村户三级储备物资

上午9点多,记者在西城区阴阳赵镇和庄桥上看到,一群“红袖章”正在列队整理,领队李国欣正在给队员们交代细节。“今天的任务是巡查澧河南段河堤,大家多到河坡里看看护岸。”李国欣叮嘱道。

随后,记者跟随李国欣来到桥南头的一个物资储备仓库,只见里面整齐堆放着麻袋、编织袋、铁丝等物资。“和庄桥那边是阴阳赵镇,这边就是大刘镇。”大刘镇党委书记丁尚杰对2004年的那场洪水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澧河水一下子漫到了滩上,很紧急。为了确保防汛物资第一时间投入使用,镇里后来专门在这个险工段设置了一个防汛物资储备点。”丁尚杰告诉记者,目前大刘镇镇在澧河和庄桥南端、坡大线西侧、祥和粉厂设立防汛物资集中储备库,共储备编织袋1万多条,铁锹200多把,铁丝200余公斤。

“每个村也都设立的有物资储备仓库,沿河农户家中也准备的有木桩、铁锹。”李国欣介绍,目前已建立起镇、村、户三级物资储备网络,确保洪水到来时能立即投用。

四个队严密监视河堤

“这是个省里备案的一级险工段,”在大刘镇湾王村北的澧河堤上,李国欣告诉记者。记者看到三五个人正在河堤上拓宽平整河堤,一台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

随后,记者随巡逻队员来到河滩下的护岸边,大家开始认真排查起来。“这是今年刚铺设的干砌石护岸,”李国欣一边说着,一边和巡逻队员认真地把一些碎石块填充到护岸上。

目前,我市防汛重点河段所涉及乡镇,均成立了四个队:由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队、由沿河村庄青壮劳力组成的机动巡逻队和常备队、由对口支援村青壮劳力组成的预备队。“专业队、机动巡逻队和常备队24小时严密监视河堤两岸,预备队是下连阴雨等快要出现险情时的一支重要的后备力量。”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水文站按小时上报水情

在源汇区水利局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办公电脑旁,一名工作人员正在统计刚过去一天的水位水情。“我们在九街镇何口村有一个水文监测点,在沙河老大桥有一个水文监测点。”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个水文监测点每小时就会把水位情况传到区里,一旦发现一行情况,该区将立即上报给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据了解,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每年和编织袋厂签订协议,保障汛期出险时的物资供应。今年源汇区各分部共组建了6058人的常备队、8798人的预备队、2002人的机动抢险队和520人的专业巡逻队。就全市而言,市水利部门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储备编织袋47.7万多条、土工布1.816万平方米、救生衣17464件,救生圈500只。对所有防汛物资和车辆实行专人管理,制定出严格的调配制度,严格管理,严禁挪用,以保证抗洪抢险需要。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