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文姣
教学是一件需要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班级管理是一个需要爱心呵护的婴儿。执教20年,包丽萍从单纯只会讲课的老师成长为一位心贴学生、以身示范、情感育人的人民教师,其间她经历了许多,学习了许多,也思考了许多。
及时表扬 时时鼓励
用积极心态影响学生
在班级管理上找到自己的特色一直是包丽萍工作的动力和目标。她说:“我要用我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影响学生。我总是努力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时时鼓励。”上中学的孩子往往处于叛逆期,再加上农村家长外出打工现象比较普遍,包丽萍班上留守学生占一半以上。这些孩子内心缺少父母的关爱,自尊心特别强,有时候他们的言语、行为让人难以容忍,但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包丽萍都能耐下心来去包容这些孩子。
有一次,包丽萍班上一名男孩故意将墨水洒在生物老师的白棉袄上。包丽萍问他原因,他说因为自己心烦。包丽萍当时非常生气,心想:“我一定要管管这个孩子!”她努力营造“我是班主任,也是妈”的班级氛围。通过调查,包丽萍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他一直跟着爷爷生活,他在作文中多次流露恼恨父母的情绪,而他经常因此迁怒到同学和老师身上。面对这种情况,包丽萍决定改变策略,不当严师,只当慈母,经常对这名孩子嘘寒问暖。闲暇时,包丽萍跟他聊自己的经历,聊他的个性,学生高兴时就“多说多引导”,厌烦时就“少说精劝常肯定”。天长日久,这个孩子心态平和了、积极了、阳光了,学习成绩由中等上升到全级前十名。他在作文中这样写:“我本身是一块深陷泥潭的金子,是包老师一点一点把我拉了出来,洗去污泥,让我在学习上、生活中闪闪发光。”包丽萍说:“农村学生上学条件差,农村留守的学生心里更苦,我要用我的母性、老师的耐心、班主任的积极向上引领他们走向阳光,让他们体验到‘钢铁其实是这样炼成的’。”
改变教学模式
教学贴近学生
无数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把学生教好,不单单靠教师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用心程度。每个班里总有这样一些学生,在班上特守纪,特听话,学习态度特端正,上课听讲目不转睛,但一做题就一脸疑惑,考试成绩不理想。包丽萍说,自己的女儿就是这样,小学学习很好,到了初中即使好好听课、认真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孩子因此感到非常沮丧。包丽萍看着自己的女儿,想到了班上的那些孩子们。她开始转变教学方法。
包丽萍说:“我要改教学方法,搞分层教学。”包丽萍的分层教学就是“正课正常讲,练习课、课外时间分层训练”:理解能力强的,做题质量高的,做完题可以看其他书;接受能力较慢的,包丽萍把自己准备的带有解析的习题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先琢磨;对于后进生,包丽萍先讲给他们听,然后再给他们发同一类型的习题训练。这些学生琢磨透了,过来讲给老师听。包丽萍在听学生讲的过程中,关注他们的解题思路,有偏差了及时引导,有进步了及时肯定和鼓励。发现学生豁然开朗时,包丽萍就让他们讲给全班同学听,一天至少讲一题,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自信也有了。包丽萍说:“学习能有多难?只要咱多下点功夫,认真引导,学生有自信,能坚持下去,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克服一切困难
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
教学20多年,包丽萍时常提醒自己:“你是师范专业毕业,想干好工作,要主动积极去做。今天对自己不狠,你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包丽萍认为,敬业光靠积极的态度是不够的,要狠下功夫,努力学习,主动探索知识,尽量让自己很专业,要争取一专多能,必须一专多能。
包丽萍1996年从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一直在莲花镇二中教语文,2009年调到吴城一中。那一年,学校缺数学教师,领导分配她教数学,第一次月考全班平均分在全年级倒数,她感到很挫败,但没有哭。她告诉自己,学的什么专业现在已经不重要,关键是现在教什么专业,自己教什么就要学什么,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包丽萍要求自己研究透教材并能驾驭教材。她研究数学教学技巧,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研究重难点,狠下功夫研究后进生的学情,找补救措施。她抓住一切外出学习的机会提升自己,即使网络学习也认真聆听。
包丽萍说:“我不想对不起未来的我,不想让今天年轻的自己给未来的我留下遗憾,更不想站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失败的教师。现在的我正值拼搏的好时机,我要狠下心来,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一点儿,永远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