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7月13日 星期

散装食品“裸卖” 质量令人担忧


□文/图 本报记者 吴艳敏

潘丽亚

近日,市民张女士向本报反映称:“带着女儿去超市购物,给闺女买了一些散装的锅巴。回家打开吃的时候,发现锅巴吃着软软的,竟然是潮的。以后再也不买超市里这些散装的食物,太怕人了。”

【反映】

在超市买到发潮锅巴

记者联系到市民张女士,她告诉记者:“周日晚上饭后带着闺女到超市购物,在散装食物区散称了一点锅巴。当时称完就走了,回到家后打开吃时,感觉锅巴有点潮了,吃起来没有一点脆脆的感觉,原本焦脆的锅巴吃着软软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想着就四五块钱,也懒得去超市理论,就随手扔掉了。

张女士说:“也不知道这些散装食品是哪些厂家生产的,你看看超市卖的那些点心,都裸露在外面,也看不到生产厂家的名字和生产日期,也不知道什么时间过期,就整个摆在超市准备好的盒子里,看来以后还是要少买这些食品。”

【调查】

超市散装食品“裸卖”

随后,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散装食品基本都是直接暴露在外面,食品上没有任何的遮盖物。有些散装食品不提供试吃,顾客就直接用手抓几个尝一下,也并无销售人员提出异议。卫生状况堪忧。

在人民路某超市,记者发现这里的食物都是顾客自行装袋,然后由销售人员称重打上标签。然后食品的包装袋上大多没有生产日期,取而代之的是包装日期。

在超市内的五谷区,散装大米、黑米、红豆等粮食裸露着。一位老人伸手将几种散杂粮抓了又抓做比较,考虑着购买哪一种。一位中年妇女,也伸手抓起一把大米凑近观看成色。记者在一旁观察了一会发现,几乎路过的每位购买散装大米的顾客,都会将手伸入米堆中。而路过散米区的顾客,不少也是有意无意地将手插进米堆中玩弄一番。

散装食品因便捷、实惠受到市民青睐。但其生产日期、卫生安全却常常被市民忽视,不少市民混淆了生产日期和包装日期两个概念,买回家以后就按包装日期凭感觉推算保质期进行食用。

市民韩女士对记者说,她平时总喜欢到超市购物,但最近在给孩子买散装食品时发现,销售人员打出的标签只有标价、包装日期及保质期,而生产日期之类的信息却没有。“吃的东西万一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这些东西应该严格把生产日期和配料等写出来。这样不清不楚的,让人心里没底。”韩女士说。

网友“一帘幽梦”:我也买过一次这样散装的食物,回家发现吃着味道怪怪的。最后,没办法扔了。

网友“大地飞歌”:超市里这些散装的食物也没有个日期啥的,也没有个保护措施,有的市民随手就捏着吃了,太不卫生了。

网友“风行天下”:前几天买了一大袋子散装的“猫耳朵”,回家吃着一股什么味,尝了一个,其余的就给扔了。

散装食品直接暴露在外面。

■网友热议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