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副刊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7月14日 星期
随笔·精彩人生
我在南苏丹维和


□冯林辉

2015年12月3日,随着一架有着五星红旗标志的波音757飞机在南苏丹朱巴机场缓缓降落,我踏上了非洲这片神奇的红土地,走进了南苏丹这个炎热干燥、疾病肆虐、极度贫穷的国家,开始了我人生中的又一次难忘历程——维和之旅。

到南苏丹后,我经受了各种艰险和困难挑战,特别是参加我维和步兵营长巡任务,所见所闻,使我对幸福有了新的感悟。

朱巴到蒙德里县城180公里,车队行驶整整一天。除大约5公里的柏油路外,其余道路蜿蜒曲折,路面凸凹不平,灰尘满天飞,车距30米,后边的车往往看不到前面的车辆。

蒙德里县城远不及国内的乡镇,像样的房屋没有几座,居民大都住在用泥土和芦苇砌成或用草席木杆搭建的窝棚里,没有电,水要到几百米外的地方取,用头顶着回来。基地大门口随时可见一群衣衫破烂、赤着脚丫索要食物的孩子。围墙外侧是约700人的难民营,生活全靠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救济。

当地居民和难民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下,常年遭受疟疾、霍乱、伤寒、蛔虫病、皮肤病、胃肠道等疾病的折磨。在临时行动基地,医务人员除做好随队防疫和医疗保障外,为难民进行医疗卫生服务也是重要工作之一。

在坐诊的第二天,有一位和我同龄的当地女性难民,看起来很苍老,有发热、咳嗽、胸痛、胸闷气喘的症状。我考虑到她可能肺部有感染,建议她去10公里外的路伊医院拍胸部X线片。她满脸愁苦。通过翻译交流得知,她看不起病,拿不出拍片子的钱。听到这些,一股酸楚涌上我的心头。犹豫片刻,我让卫生员拿出最好的药给她。看着她蹒跚离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久久不能平静。

除执行任务外,我们尽力为难民提供服务,立足现有条件,尽最大努力使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在离开行动基地时,回访看过病的难民,几个康复的难民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英语夹着汉语说:“Chinese good,谢谢,谢谢!”看着他们满意的笑容,我心里感到一丝慰藉。

在这个战火纷飞、局势动荡的国家,看着当地群众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缺衣少食,连基本的温饱起居都是问题,我深深感受到,生活在祖国是多么幸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幸福和谐,正迈开大步实现“中国梦”。我更加珍惜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远在异国他乡,我们维和官兵虽然没有了花前月下、全家团聚的幸福,但我们有的是一种团结的幸福、一种合作的幸福、一种祖国强大和谐发展的幸福。我们代表中国军人,代表祖国和人民,为南苏丹人民的和平幸福、为世界的和平幸福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本文作者冯林辉,驻漯某部军医,中校军衔,多次执行重大演训活动卫勤保障任务,荣立三等功4次。2015年12月3日,被所在部队派遣到南苏丹维和,这也是他第二次参加国际维和。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