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红
7月7日晚,西城区阴阳赵镇姬留村张银娜一家四口,在陆续吃了自制的臭豆腐后,接连出现中毒症状,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目前一家四口在北京医院治疗,均已脱离危险。
吃自制臭豆腐一家四口中毒
7月13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仍然在北京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当事人张银娜。话筒那端,听起来张银娜的声音清脆,病情已经好了很多。
张银娜告诉记者,目前四口人均已脱离危险。她今年29岁,老公在外地打工,平时她在家里照看孩子,跟年迈的爷爷、公公、婆婆,还有5岁的儿子和儿子的小叔,一共六口人一起生活。6月20日,除了儿子和小叔没有吃臭豆腐外,其余四个人均吃了臭豆腐。
“7月7日,78岁的爷爷和53岁的公公、50岁的婆婆,还有我均陆续出现头晕、睁眼无力、视力模糊、吞咽困难等症状。因为以前家里也这样做臭豆腐,吃了都没事,一直以为这是患小毛病,没有多想,直到我们吃过臭豆腐的四个人都陆续出现这样的症状后,才想到是不是因为吃臭豆腐引起的。一家人赶紧到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当即要求四个人全部住院了。”张银娜说。
病情危急转往北京抢救
张银娜说,经过两天的检查,四个人被确诊为急性肉毒杆菌毒素中毒,而且整个河南省都没有治疗的药物,无奈之下于7月8日晚连夜紧急转到北京人民解放军307医院。“我比较年轻,抵抗力强没有那么严重,目前情况尚可,爷爷、公公和婆婆,连续几天都不能进食,间断胸闷,憋气,出现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张银娜说。
记者了解到,刚入院三天就花去张银娜家的全部积蓄15万元,每天四口人的各项医疗费用加在一起需要两万元左右。如今张银娜的老公已经赶到北京照顾他们,无法再打工,一家人只得通过轻松筹的方式来筹款。记者获悉,通过几天的筹款,已经筹得4万多元,但与治疗费用相比还差很多,一家人陷入困境。
夏季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郭辽朴告诉记者,肉毒杆菌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毒素之一,毒性超过砒霜。含有肉毒杆菌毒素最常见的食品是自制豆类和面酱类发酵制品。食入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会遭到破坏,中毒的潜伏期短则3至6小时,长则8天至12天,死亡率高达35%。
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适合细菌生长繁殖,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居多。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来说,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等,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高热等症状。“一旦食物中毒后,应将患者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救治,要尽量保存患者吃过的食物、呕吐物,以便专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郭辽朴说。
郭辽朴强调,在做食物过程中,要生熟分开,特别是制作冷荤熟肉时更应该注意。不给致病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主要措施是冷藏、冷冻。温度控制在2℃~8℃可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繁殖。但需要注意,不少细菌在冷藏、冷冻条件下不会死亡,所以不能把冰箱当作食品保险箱。
彻底杀灭致病菌就是食品在食用前进行高温杀菌。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不怕高温,因此并不是食物加热后就可以吃了,一些剩饭、剩菜经加热后仍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常温下存放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