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赛季中超夏季转会窗口(二次转会)于7月16日零时关闭,中超球队在转会市场上的投入达到了惊人的1.28亿欧元,刷新了中超夏窗转会投入的新纪录。而今年在二次转会期更换外援的球队数量也创下近五年之最,达到13支,一共19名外援被换,上海上港以5580万欧元引进的巴西国脚胡尔克成为中超夏季“标王”。不过与冬季转会期不同,中超二次转会期中大部分中下游球队更侧重对症下药,选择“即插即用”的外援。
夏季转会投入创新高
上海上港、山东鲁能、江苏苏宁以及辽宁宏运成为今年夏季转会的投入大户,上述四队转会费净投入均超过1000万欧元。
事实上,除了上海申花以及延边富德外,其余中超球队均在今年夏窗或通过“认购”,或通过租借,针对于球队实际情况进行了补充。而仅从转会费来看,中超在今年夏窗总投入达到了1.28亿欧元。不得不提的是,中超在今年冬窗市场的转会费投入达到了惊人的2.03亿欧元,创造了冬窗转会新纪录。如今中超又刷新了夏窗转会新纪录,中超球队烧钱之疯狂,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投入力度,已接近甚至达到欧洲一些主流联赛的投入了。
外援球星难比去年
转会费5580万欧元,胡尔克超越苏宁年初用5000万欧元引进的特谢拉,成为中超历史标王,胡尔克也力压一众英超豪门的引援,成为全球今夏转会市场迄今的标王。然而,上海上港这回并未收获太多掌声。用如此天价去引进一名年过30,且从未在欧洲顶级联赛证明过自己的胡尔克,尤其是在其首秀接连“闪电进球”和“闪电受伤”后,上海上港收获更多的是质疑。
保级心切的鲁能相继引进了在欧洲杯上表现出色的意大利前锋佩莱和争议不断的P·西塞,两人年纪同样不小,共花费2100万欧元。而江苏苏宁找来了另一个“马丁内斯”——阿根廷竞技的罗杰·马丁内斯。
即便如此,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中超二次转会窗的“星味”还是逊色了不少,更多球队重点寻找的是实力型外援。比如广州富力引进“以色列球王”扎哈维,已被证明是一笔超高性价比的高明交易。石家庄永昌更换了两名前锋,新援门迪也已取得进球。
本土标王大幅缩水
国内优秀球员的身价在经历数个赛季的“泡沫式”狂飙之后,已经接近“天花板”,也许目前国内球员的身价,已是中超各大金主所能接受的上限。
近5个赛季的中超二次转会市场上,广州恒大四度缔造“本土标王”。单今年恒大的手笔变小了。究其原因,不在于恒大或其他中超豪门出不起更高的价钱,而是国内球员市场上已无人可买,所谓“有价无市”。目前,中超国内球员转会市场的“行情”是:球员身价虚高、球队不愿放人、也不愿花“冤枉钱”去引进天价内援。
或许要等大量“新鲜血液”进入市场时,才能稀释中超转会市场目前的虚高价格。抑或有新的金主和新的资本进入时,中超又将迎来新一轮的价格狂欢。价格回落还是再攀高峰?冬季转会期或将成为分水岭。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