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金旭
2014年,王新博以优异的成绩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录取,上大学的费用却让一家人作了难,甚至一度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就在一家人陷入困境之时,本报的“我要上大学”活动让这个家庭看到了希望,并顺利进入大学学习。如今两年过去了,王新博在大学里学习和生活怎样?记者采访了他。
希望通过努力帮助别人
7月15日,记者在召陵区老窝镇申庄村见到了王新博,他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但说起话来侃侃而谈。
进入大学后,王新博便在军训中崭露头角,因为表现突出,获得“军训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得到认可后,王新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各项社团活动,抓住学校提供的各种锻炼机会。
在积极参加学校工作锻炼自身素质的同时,王新博没有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他告诉记者,由于身兼数职,被占据了很多时间,但他每天晚上都保证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将上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及时查漏补缺。凭借自己的努力,他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获得了综合成绩第一名的好成绩。
王新博学习的专业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提起自己的专业,王新博很是兴奋:“现在很多城市一下雨就会内涝,我希望能通过自己所学帮助改善这一状况。”而且他也有考研的打算,希望让自己在专业上的学习更加系统全面一些,再上一个台阶。也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去帮助更多的人。
从做兼职中懂得生活的不易
王新博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兼任多项工作,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做兼职挣学费和生活费。上大学后,王新博就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甚至每个月还会往家里寄几百块钱,补贴家用。
做家教、当保安、当服务员……两年的时间,他几乎做遍了各种兼职工作,甚至曾经遇到骗子,但是他从不气馁。“从每份兼职中,我都能学到东西,我会一直坚持的。”
愿每个人被世界温柔对待
曾经得到帮助的他,更愿意向别人伸出他的援助之手。于是,他积极参加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聚沙公益协会等公益组织举办的各项公益活动。
今年暑假,由王新博带队的聚沙公益协会志愿者,来到召陵区老窝镇进行爱心支教活动。读书写字、踢足球、打篮球、英语交流、做健身操……丰富的活动点亮了留守儿童脸上的笑容,打开了他们的心扉。每天活动结束后,这些平时内向腼腆的孩子都纷纷拉住他们的衣角,不肯让他们离去。
当天,王新博感慨地说:“我能看到他们眼里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在城市孩子看起来极为平常的互动,在他们这里却很难享有,他们所享受的教育资源太有限,而且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更需要我们的帮助。”最后,王新博呼吁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希望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