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陈金旭
胡雪杨家住召陵区邓襄镇孔营村,家里老旧的房子比胡雪杨的年龄还要大,屋檐被风雨侵蚀得有些干裂。幸好村里帮助修缮了屋顶,才使一家人在阴雨天气里能够安然挤在一起互相取暖。7月15日,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个看起来十分瘦弱的少女说起来话来柔声细语,看起来有点腼腆。
妈妈:教育问题 不能忽视
胡雪杨家里有四口人,父亲的静脉曲张较为严重,如果耽误治疗甚至要截肢。在做了两次手术后,仍然行动不便,失去了工作能力。胡雪杨和弟弟上学的费用,仅靠妈妈做幼教的微薄收入难以为继。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家中的两亩六分地全靠外公、外婆和妈妈打理,父亲和弟弟每月低保也十分微薄,胡雪杨和弟弟的花销根本无法保证。外婆对于饱受贫困之苦的胡雪杨特别疼爱,虽然自己也没什么积蓄,但经常偷偷塞钱给她,让她到家里吃饭,接送她上学放学。
与其他农村妇女不一样,胡雪杨的母亲王素环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让胡雪杨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小学就让胡雪杨转了几次学校。家境贫困也却要让女儿上好一点学校,对此王素环十分坚持:“俺家里没出过大学生,家里再穷也得供孩子读书,小孩上学是出路。”而胡雪杨也没辜负母亲的期望,小学以年级第二名的成绩考上郾城实验中学,又顺利考上了漯河五高宏志班。
老师:生活节俭 学习踏实
高中期间,为了缩减生活费,胡雪杨每吃一顿饭都精打细算。“一般就是吃包子,喝粥,每次都拣最便宜最实惠的饭菜。每月的生活费不到200元,不能都花在吃上,还得留点钱买材料和学习用品。”宿舍里的同学虽然没有人刻意疏远胡雪杨,但是她从来不敢和其他同学一起吃饭,只和家境相仿的赵婷婷一起吃饭。胡雪杨羞涩地说:“我们俩有时候买一份菜,这样可以节约一点。”除了一起吃饭,两人在学习上更是互相较劲,互相鼓励。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胡雪杨的身体十分瘦弱,但她从来不敢在学习上有丝毫松懈。
李盘根老师是胡雪杨的班主任,他告诉记者:“胡雪杨特别能吃苦,而且勤学好问,每到下课,她都来问我问题,不解决问题就不甘心。而且她也很聪明,善于思考,一点就透。”班里其他女生一天换好几身衣服,而在李盘根老师的印象中,胡雪杨穿衣服从来不讲究:“一年四季,几乎没有看见她换过新衣服,总是那么几身来回穿。”
邻居:勤快能干 孝顺懂事
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住校的胡雪杨的自理能力特别强,做饭、洗衣服都不在话下,母亲忙碌时更是承担了照顾父亲的责任。
胡雪杨的邻居贾女士在门口乘凉,得知记者是来采访胡雪杨后,不住地夸赞:“这闺女可孝顺!每次去外婆家,都会给她爸做好饭。一放假就去地里帮忙干活,经常在家洗衣服、做家务。”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胡雪杨借邻居的电脑查询了自己的成绩——584分。这个在别人看来不算低的分数却让胡雪杨内心有着说不出的苦涩。
其实,今年胡雪杨在高考中发挥并不是太好,理综明显没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是选择复读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胡雪杨决定今年上大学,希望到时候通过考研可以考取更好的学校。李盘根老师也为胡雪杨感到惋惜:“可能是因为她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心理压力大,所以没发挥好。但就冲她的学习态度和机灵劲儿,以后不管干什么肯定会发展得很好。”
填报志愿的时候,胡雪杨在志愿书上填写的是郑州大学。问及为何选择临床医学这个专业时,胡雪杨告诉记者:“当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卧病在床的爸爸,我希望自己学医能帮助家人减轻病痛,能够不辜负全家的期望。”
胡雪杨做饭,妈妈打下手。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受访学生:胡雪杨
毕业院校:漯河五高
高考分数:584分(理)
家庭住址:召陵区邓襄镇孔营村
胡雪杨家有四口人,父亲的静脉曲张较为严重,做了两次手术后,仍然行动不便,失去了工作能力。胡雪杨和弟弟上学的费用,靠妈妈做幼教的微薄收入难以为继。高中期间,为了缩减生活费,胡雪杨每吃一顿饭都精打细算,每月的生活费还不到200元。今年高考,她考了584分,报考了医学专业,她说要靠自己的医术减轻家人的病痛。
自从高考成绩下来后,王小宁一家就一直在为学费发愁。在报志愿的时候,她先挑选那些学费相对较低的学校和专业。在王小宁看来,1000多元的学费几乎是个天文数字。
如果你是一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且已确认被报考院校录取,还在为学费发愁的漯河籍应届考生,请与本报联系吧。
本报同时面向社会征集爱心人士、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此项爱心助学活动。
咨询热线:13839531587 晚报小Q(QQ群):102185269
邮箱:1741712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