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创建特刊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7月29日 星期

空气质量大提升 蓝天白云成常态
我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显成效

天空湛蓝,白云朵朵,杨柳依依,如今,行走在我市的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的道路,令市民心旷神怡,嬉戏奔跑的孩童,畅快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并不是美丽的宣传片,而是漯河此刻真实的写照。

2016年上半年,我市卫生清洁行动指挥部紧紧围绕“两城同创”目标,依据年初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的要求,以打造整洁靓丽、绿色宜居的城区环境为重点,积极采取行动,制定措施,让群众领略到美丽漯河散发出的魅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艳彬

实 习 生 刘 一

通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我市环境更美了。

完善环卫设施 新增果皮箱2100个

“我们村统一配置了很多垃圾箱,还有很多环卫工人及时把垃圾清运走,你看着现在这边多干净啊。”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半截塔村居住二十多年的王大爷激动地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让我们的城市环境越来越干净,也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自从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以来,漯河的卫生状况好多了,现在每天都能在街上看到清扫车和洒水车,再加上环卫工人每天不间断清扫保洁,街道显得更加通畅、洁净,走在街上感觉很舒心。”家住嵩山路的王传富看到每天行走的路面如此洁净,心里非常高兴。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环卫设施建设,2016年市环卫处新建和改造垃圾中转站10座,现在招标工作已经结束,计划9月底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目前10座移动公厕招标采购已完成,正在组织施工安装,计划7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支持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已完成可研等前期工作,目前正在督促市财政局抓紧对物有所值评估、财政承受能力评价等文件进行审批,争取7月底前完成PPP方案政府审批。同时完成社会投资商招标的前期准备工作,有望年底前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填埋场三期工程项目,现已完成图纸设计,7月完成施工招标,11月底前争取建成投用。目前已在全市安装了果皮箱2100个。

环境整治

让卫生不留死角

干净整洁的街道,重新粉刷过的墙面上也画上了漂亮的墙画,三三两两的居民坐在树荫下乘凉,很难相信眼前的美丽景色之前曾是一番脏乱差景象。“原先这里全是生活垃圾,107国道和南环交叉口那边都是垃圾堆,臭气熏天,苍蝇乱飞。自从建了垃圾中转站之后,垃圾山都没有了,也没有人乱倒垃圾了。垃圾中转站清理得也很及时,你看我们离得这么近,也闻不到什么难闻的气味。”在树下乘凉的何王庄村村民告诉记者。

我市对城乡接合部垃圾死角进行集中治理,共清理垃圾死角三十多处。针对夏季易生异味、蚊蝇多的特点,我市采取统一集中消杀与分点自行消杀相结合,增加消杀次数。公厕还配备了灭蝇灯、防蝇帘,投放了卫生球,确保市区公厕、垃圾中转站的卫生整洁。

给街道“洗脸”

城区变靓了

各条街道是城市的“脸面”,改善环境应从“洗脸”入手。清扫车、洒水车在道路上来回穿梭,忙碌的环卫工也在清扫道路死角。

各类清扫设备的使用,不仅大大提升了效率,还节约了许多人力成本。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近7000万元,购买吸尘车、扫地车、冲洗车和洒水车等清洁车辆150台,为道路扬尘治理奠定了基础。如今市民走在干净的街道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现在经常能在路上看到清扫车、洒水车,不仅能降尘,还能冲洗绿化带树木,一举两得。”家住嵩山路的孙先生说。

为确保市区主次道路机扫率90%以上,提升道路清扫质量,市环卫处结合当前实际,制定了市区道路机械化作业实施方案和奖惩办法,探索施行道路清扫保洁“四步”作业法。市环卫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四步作业法’就是先用吸尘车吸走道路浮尘,再用清洗车对没有吸走的泥土进行冲洗,然后用清扫车对路面进行排扫,最后,再由人工对机械化作业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补扫。”

我市机械化作业的时间实行无缝隙作业。夏季实行18小时(以上)无缝隙作业,夜班:0:00~6:00,以冲洗路面、护栏、涵洞为主;上午班:6:00~12:00,以吸尘、洗扫、洒水为主;下午班:12:00~18:30,以吸尘、洗扫、洒水为主。冬季实行12小时(以上)无缝隙作业,上午班:5:00~12:00,以吸尘、洗扫为主;下午班:12:00~18:30,以吸尘、洗扫为主;中午时间可安排冲洗作业。

一车一清洗

杜绝带泥上路

以前只要一提到建筑垃圾清运车,浮现在漯河市民脑海里的多是沿途抛撒、随意倾倒等景象。建筑垃圾清运和处理是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以前走在南环路感觉到处都是尘土,路两边根本没有绿化带,全是偷偷倒的建筑垃圾,如今已经发生了改变。”家在南环附近居住的刘锡告诉记者。“以前路上经常有从黑渣土车上掉下来的泥块,经过车的碾压非常难清除掉。现在可好了,基本上没遇见这样的情况了。”环卫工人张大婶说。

我市严格运输管理,要求各运输公司做好清运源头管理,认真落实车辆冲洗保洁制度和我市扬尘污染防治的相关规定。在工地出口处设置冲洗设施,指定专人值守,实行一车一冲,建立冲洗日志,安装视频监控装置,通过“数字监控平台”对运输车辆车轮冲洗及密闭运输情况实施全程监控,杜绝车辆带泥上路行驶。与公安、交通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针对散装物料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综合整治活动,有效遏制了建筑渣土车超速、超载及抛洒、遗漏、扬尘等违法行为。

此外,我市严格运输监管,要求运输企业按照《漯河市城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考评办法》的标准,做到密闭运输、净车上路,发现有污染隐患及时清除,坚决杜绝车辆带泥上路、沿途遗撒。违反上述规定的,对违反要求的执法人员给予通报批评、责任追究,对运输企业给予扣分、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处罚,直至取消运输公司的清运资质。截至目前,共发通报8期,查处违规车辆35台次。通过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偷拉乱倒,渣土车横行霸运、污染环境等突出问题。

规范化管理

取得显著成效

“以前上下班走在路上,尘土飞扬,总觉得脸上脏脏的,回到家一定要洗脸。之前有次感冒,擦鼻涕的纸都是黑的,这每天得吸进多少脏东西啊。”家住黄河路的郭女士担忧地说,如今干净多了,也看到了久违的蓝天了,走在街道了也根本看不到飞扬起的尘土了。

针对道路干净与否,以前我市只是粗放式监管,现在则用天平来称浮沉,推行了“以克论净、深度保洁”的作业新模式。市环卫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首先对试点路段的环卫工作提出了“双十”量化考核指标:每平方米路面浮沉10克以下为达标,10克以上为不达标。垃圾落地,十分钟内必须有人清理,否则属于不达标。

“为贯彻落实‘双十’保洁标准,我们制订实施了《关于推行‘以克论净、深度保洁’作业模式的实施方案》,开展了市、区两级环卫部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并抽调专人,配足车辆、设备,组成了专门的考核小组开展考核工作。”市环卫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项工作已经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首批试点道路共67条。督查组6月中旬和下旬共抽查两次,下发督查通报两期。第一次整体合格率为56%,第二次整体合格率为69%,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有效推进。这种新模式实现了环卫作业及考核由“粗放式监管”到“数量化考评”的转变。

5

1

2

3

4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