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院在线
近日,市第六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举办“吃动平衡与健康生活”健康知识讲座,市六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杨忠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众人好评。他提出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构建健康三角——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1.管好嘴
主食少不了,量要控制好。米、面等主食容易消化吸收,能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等,应作为身体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每天摄入250克~400克为宜,最好能吃50克~100克粗粮。天天有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各有优势,不能完全相互代。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果,深绿色、红色、橘红色、紫色蔬菜等最好占一半以上,叶菜最好有一半,水果最少一至两种。奶豆制品促进骨骼健康,每天一杯奶,可补钙250毫克~300毫克。肉禽鱼蛋要适量,肉类食品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不能完全不吃红肉;鱼肉含优质蛋白,每周吃一斤鱼;鹅和鸭肉富含油酸,有益于心脏;鸡蛋则被称为“蛋白质的最佳来源”。饮食清淡有益健康,每天食用油应控制在25克,即三汤勺;每人每日食盐量逐步降至6g以下。
2.迈开腿
脂肪积累在内脏和腹壁引起的向心性肥胖,与遗传、年龄和体力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空腹状态下测量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就可认为是腹部肥胖。二是想活就得动。
每天至少运动1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确保运动5天;运动时的适宜心率=170―年龄。走路是最好的运动方式,日行一万步,食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
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脊椎延长,双脚分开踩地,躯干伸直,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每次保持30秒,间歇不超过20秒,每天锻炼20~30分钟,对颈椎和腰椎有好处。四是减肥。减肥要求不要太高,5%就有效。肥胖人群只要减重5%,就能显著提高脂肪、肝脏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减低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减重5%就能够改善代谢指标,这是值得庆贺的阶段性胜利。
3.心理平衡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要有一个好心态,不攀比,不贪心,平平安安才是真。有一句民间俗语说得好: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后边还有推车的。最后,送给大家四句话:要想活得长寿些,健康知识多懂些,思想行为重视些,吃动平衡坚持些。王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