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百年刚刚过去,对一战的研究仍在持续发热。二战对20世纪世界格局的影响也是一个大历史问题,需要更多的沉淀之后才能有更准确的答案。当今世界正发生各种较力和博弈,如南海争端、朝鲜核弹、西欧暴恐、土耳其政变等,这里集结数本战争史新书,和读者一起立足过往,反思当下,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国际政经演变。
古典世界战争你知道多少
西方古典世界,我们谈得最多的是文学、是艺术,对于战争你知道多少?首先介绍《伯罗奔尼撒战争》一书,在公元前5世纪末的近30年里,古典世界被一场冲突撕扯得四分五裂,这就是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与希腊的民主时代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该书是一部极具学术功力的专业学者写给非专业读者的书,还原了一场公元前的 “古代世界大战”。作者唐纳德·卡根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希腊历史研究的权威学者。“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戏剧性、决定性和毁灭性可以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这场战争带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残暴时代,曾经奠定了希腊文明基础的习惯、体制、信仰和约束无不土崩瓦解。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我们通过《恺撒:巨人的一生》重返罗马社会。在这部权威性传记中,作者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将恺撒置于地中海世界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这个丰富但动荡不安的社会如何造就了史上最著名的罗马人、军事天才、极富魅力的领袖人物、卓越的政治家和引诱女性的风流浪子——恺撒。
美国独立战争背后的故事
离开古典社会,我们来到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现场。约瑟夫·J·埃利斯的《革命之夏:美国独立的起源》和《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两书,叙述了在当今世界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美国诞生之路,从这个国家开始的地方,我们或许能读出美国为何成为今日之美国。
1776年的夏天见证了美国建国的故事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系列事件。十三个殖民地走到了一起,纷纷赞成从大英帝国分离,而英国则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舰队,打算横跨大西洋将这场叛乱扼杀在摇篮之中。
在《革命之夏:美国独立的起源》中,埃利斯以生动而流畅的叙事手法,详细地考察了在这个进展顺利的时刻中大部分的重要人物,包括乔治·华盛顿、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以及英国方面的海军上将理查德·豪勋爵和威廉·豪将军。他将政治的和军事的进展作为一个故事的两条线索编织在了一起,向人们展示了这些事件之间的前后关联。而在《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中,埃利斯则全面呈现了美国独立战争及早期建国历史的详细图景:伯尔和汉密尔顿的决斗,汉密尔顿、杰斐逊和麦迪逊之间的秘密晚宴,富兰克林废除奴隶制的请愿书,华盛顿的“告别演说”,亚当斯的“阴谋”……
历史已经写得足够精彩
从古典世界经历了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时代,我们来到了20世纪初的一战。有专家学者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战对20世纪世界格局的影响超过了二战,起码不亚于二战。
《哈布斯堡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从东线战场,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战败者视角,揭开东欧与巴尔干的神秘面纱。奥匈帝国的衰亡及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以及一战中东线战事的研究,是一战研究中两个被忽视的点,该书作者瓦罗在这方面做出了精彩的论述。
最后介绍《杀戮与文化:西方兴起的决定性战役》,该书通过由古至今的九场里程碑式的战斗,解密“西方逻辑”。读者将从兵微将寡的希腊人击败薛西斯奴隶大军的萨拉米斯战役开始阅读,体验科尔特斯对墨西哥的史诗征服,最终一直到关于越战期间春季攻势的情形。该书作者维克托·戴维斯·汉森向读者揭示,战争胜负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永远是人。
历史已写得这么精彩,还需要读小说去寻求刺激吗?跟随这9本战争书,我们拨开历史迷雾,重返历史现场。战争在反映文明沿革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样貌,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亦不例外。
驳斥拿破仑身边的“黑色传奇”
1783年,当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时,14岁的拿破仑·波拿巴在少年时期就显示出了不同寻常之处。从1795年10月时扫荡巴黎街头造反者的年轻炮兵军官,到1815年6月由于严重的指挥失误而遭遇滑铁卢之败,他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内成功改造了法国和欧洲。读欧洲史,拿破仑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人物。
《拿破仑大帝》一书作者安德鲁·罗伯茨以自身的走访、对多国档案的查询、其他作者出版的关于拿破仑或赞或贬的书籍,以及最重要的拿破仑基金会从200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拿破仑33000封信件等诸多材料为依据,以拿破仑一生的轨迹特别是60场战役为主线展开论述,驳斥了许多围绕在拿破仑身边的“黑色传奇”、不实传说。拿破仑虽算不上伟大征服者,但仍是近代史巨人。
拿破仑一生经历战争无数,其中有一个战役非常重要,那就是“特拉法尔加战役”。朱利安·S·科贝特的《特拉法尔加战役》带我们回到这个历史转折点。1803年5月16日,英法两国战火重燃,为了把强大的英国海军从本土牵走,法国舰队在大海上和英国海军开战。但这一战役,最后成了英国海军史上最负盛名的巅峰篇章,主帅阵亡,却俘虏敌方法国主帅与18艘战舰;经此一役,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
《滑铁卢:四天、三支大军和三场战役的历史》则重现了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不管你读过多少次滑铁卢战役的故事,它的结尾仍然充满悬念。关于滑铁卢战役的各类著述不胜枚举,为何还要写一本新书,作者伯纳德·康沃尔的回答是:“我创作本书的缘由之一,是尝试让读者感受一下,在那个混乱的日子身处火线是什么感觉。”
据《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