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在市区三角巷,住着这样一对老人,他们结婚已经53年了,从小夫妻变成了老来伴儿,一路走来,无论风雨,他们都陪伴在彼此身边,不离不弃,成为对方最坚实的依靠。
兵哥哥探亲,与邻村姑娘定下亲事
张合朝的家在三角巷的胡同里,进门是一个狭长的院子,面积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院子里一只雪白的小狗和一只小花猫正在嬉戏打闹,张合朝的妻子赵梅英就在一旁为它们准备吃食。
张合朝今年79岁,赵梅英78岁,从结婚到现在,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了53个春秋。对于爱情,对于婚姻,对于生活,他们有着深刻的感悟。“生活,就是要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好好地过,比啥都强。”张合朝老人说,他和妻子的故事,就是一个平凡又简单的故事。张合朝18岁时就参了军,20岁时他随部队到了安阳。23岁回家探亲时,家里人为他安排了一场相亲,对方是邻村姑娘赵梅英。说起第一次见面,赵梅英还记得当时年轻的张合朝穿着军装,言语不多,两人见面没有多久,张合朝就又回到了部队。
“我看她没有意见,就认为她是同意了,就这样我们就算是定下来了。”张合朝说。
两年书信往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因为当时张合朝还在部队,每年只有一个月的探亲假,所以他和赵梅英的交往多靠书信。“我们当时通信也不算频繁,有时半个月一次,有时一个月一次,主要就是讲讲家长里短的。”赵梅英说,通过两年的通信,她觉得张合朝人品很好,是一个值得依靠的人。每年的探亲假,张合朝也会和赵梅英见见面,说说话,两人的感情在这种情形下渐渐稳定下来。
1963年,在亲戚朋友的见证下,张合朝和赵梅英结婚了。婚礼操办得很简单,张合朝在家人的陪伴下,步行到赵梅英家中,将新娘接回了家。喜宴虽然简单,但有了大伙儿的祝福,也显得热闹喜庆。婚后不久,张合朝又回到了部队,赵梅英留在家中。“赵梅英说,自己的性格比较乐观,丈夫回部队以后,她每天干活、做家务,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生活遇难关,夫妻共同面对
1975年,张合朝和赵梅英的儿子丢失,这给赵梅英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再加上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赵梅英的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看到妻子这种精神状况,张合朝心里很难过,他将妻子接到身边照顾。“当时部队驻地在新郑,那里新建了一个药厂,领导就让我到药厂里工作了。”赵梅英说。就这样,在新的环境和丈夫的陪伴下,赵梅英的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转起来。
赵梅英随军的时候,带着婆婆和三个女儿。来到部队后,夫妻俩结束了聚少离多的生活,过上了正常的家庭生活。“我比较外向,她有些内向,但我们很少吵架,记忆里唯一的一次吵架是在1985年。”张合朝说,当时妻子迷上了打牌,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打牌。我觉得长时间这样下去不好,就和妻子发生了口角。后来,经过一番交流后决定,打牌时间要严格控制,决不能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作息时间,于是这件事才平息下去。张合朝向记者讲起这件事时,一扫之前严肃的表情,嘴角带着丝丝笑意。
只要两人在一起,啥困难都不怕
1982年,张合朝从部队回到家乡,赵梅英也随着回到了家乡。两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除了张合朝的母亲和三个女儿,赵梅英的母亲也来到了他们家生活,一家七口人住在一起。张合朝和赵梅英要工作,还要照顾老人和小孩儿,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赵梅英说,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她从没有觉得难熬。有丈夫和孩子们在身边,她觉得,不管什么困难都能解决。
孩子们渐渐长大,而老人们的年龄则逐渐增高,身体也越来越差。为了照顾老人,张合朝和赵梅英每天将饭菜端到老人面前。老人生病时则为老人端屎端尿,直到将两位老人都送走。她和丈夫孝敬老人的行为也给孩子们作了榜样。如今孩子们都非常孝顺,平日嘘寒问暖,每周六都会聚集在老人家中,让老人开心。
彼此关爱,携手走过漫长岁月
时光荏苒,时至今日,张合朝和赵梅英已经结婚53年了,两人都成了七旬老人。多年的部队生活让他们形成了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出门锻炼,定点锻炼。张合朝说,家里的家务,只要他有空就会帮忙做。近几年,妻子患上了高血糖,眼睛也不太好,他每天都会提醒妻子吃药。
张合朝和赵梅英的生活一直都过得简简单单,他们对于儿孙的要求也是如此,不求大富大贵,只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我们俩在这一点上,看法很一致,过日子平淡、从容一些,才能更长久。”张合朝看向妻子的眼光,温和而坚定,而妻子回给他的笑容则灿烂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