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文博
8月11日,在受降路社居委,本报“暑期童乐汇”系列活动举办了木雕公益讲座,受降路社区近50名孩子参加了活动。“我今天听了听,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回家打算自己也试一试。”活动结束后,9岁半的陶润勃这样告诉记者。
讲座吸引近50名孩子参加
当天上午,在受降路社居委活动室,近50名孩子齐聚一堂,每个孩子脸上都充满了朝气和好奇。在活动室的桌子上,摆放着许多木雕作品,孩子们的目光被这些作品牢牢地吸引住,小声地互相讨论着。9点多,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上了讲台,他正是这些木雕作品的制作者,也是这堂木雕公益讲座的授课人张俊峰。张俊峰老人今年已经79岁了,他研究并制作木雕近20年,亲手制作了许多作品。
张俊峰老人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学木雕的经历,鼓励他们树立志向,坚持学习。随后,又给大家讲授了许多有关木雕的知识,其中包括木雕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等,孩子们听得十分认真,一些孩子还记起了笔记。
精美作品引来赞叹
“下面,同学们可以到前来看一下这些作品。”张俊峰老人的话音刚落,早已迫不及待的孩子们便冲到了前面,团团围住木雕作品,仔细观察。“张爷爷,这个作品叫啥名字啊?”“张爷爷,这个刻的是孔雀吗?”“张爷爷,这个小人头上的头发是真的还是假的啊?”、“这个梅花可真好看,怎么刻的呀?”……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张俊峰老人耐心的逐个回答,并介绍了每一个作品的意义。
在众多作品中,一件叫作“胜利曙光”的作品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好奇。这个作品的原型是四川省的“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整个作品有60厘米左右高,长度有50厘米左右。“有一年,我旅游时看到了这个纪念碑,当时灵感一闪,就想做这样一个作品,后来,我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件作品。”张俊峰说。
孩子观摩后想要回家试试
看完了作品,张俊峰老人又拿出了木板和刻刀,亲自示范,为孩子们讲解如何刻字,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掌声,讲座直到10点半左右才结束。
“我最喜欢那个纪念碑作品和狼牙山五壮士的作品,做得特精致。”李金沛是一名小学生,他告诉记者,这两件作品讲的都是抗战故事,特别有意义,回家以后,他打算也试着雕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