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就像一个家庭,管理城市就像管理家庭一样,每天都要清扫、整理,这样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城市也就整洁了。近年来,召陵区委、区政府立足建设美丽宜居新召陵发展大局,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在扩编环卫队伍、增加工人工资、添置机械装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累计增加投资6800多万元,为该区环卫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支持。如今,召陵区的城市面貌、环卫设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艳彬
实 习 生 刘 一
1改造老旧公厕 市民拍手叫好
“人老了容易内急,又找不到其他厕所,以前这儿是旱厕,又脏又臭的,苍蝇满天飞,真的很不愿意进去。”家住万祥街二十多年的市民王大妈说。“现在旱厕改造了,不仅里面变得干净整洁,连外观都重新粉刷,看着很美观,还有专人打扫卫生哩。”公厕建设过去多在实用、耐用上下功夫,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对公厕的用途也有了新要求。公厕在实用、耐用的基础上,增添了含蓄、美观的效果。
“解放路煤建公厕是今年上半年由区环卫处负责改建的条沟式老旧公厕之一。为加快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召陵区政府提出了‘旱厕灭绝行动’,全面实施公厕达标建设。拨付专项资金96万元,对区管16座条沟式老旧公厕实施改造升级。整个工程历时两个半月,改造后的公厕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部分达到了星级公厕标准。”召陵区环境卫生管理处主任刘平安说。
特别是2016年,该区环卫处积极响应区政府提出的“旱厕灭绝行动”,率先启动公厕改造工程,对所管理的16座条沟式老旧公厕全面实施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公厕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部分达到了星级公厕标准。
分类划级,制定方案。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公厕建设管理标准,该区对区管53座公厕逐个排查,分类划级,分为一类星级30座,标准二类7座,二类以下16座。研究制定了“星级保持,二类升级,改造二类以下”的工作目标。通过排查划级分类,对二类以下公厕存在问题,及时向区政府汇报,制定改造方案,预算改建资金,明确工程进度,得到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拨付专项资金96万元用于公厕升级改造。召陵区环卫处公厕管理股工作工作人员,面对紧迫繁重的改建任务,不畏天气酷热,不惧困难艰辛,克服人员少、群众阻工等不利因素,高标准地完成了煤建、双汇路等16座条沟式老旧公厕的改建任务。
2注重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召陵区环境卫生管理处主任刘平安说:“我们高度重视环卫职工的学习培训,创新性地创办了召陵区环卫处环卫职工培训中心。采取领导带头讲座、站所长轮流授课,工人代表现身说法等形式,分期分批对环卫工人进行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安全生产教育等培训。”
据了解,该培训中心自5月份创办以来,重点对600名环卫工人进行了“双十”作业标准轮训,使“双十”标准、以克论净理念深入环卫工人脑海。目前,该培训中心已举办各类培训14期,培训工人700余人次。通过教育培训,环卫工人作风纪律、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作业质量显著提高。环卫工人已经成为我市两城同创工作的保洁员、宣传员、监督员。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培训新思路,引入办学新理念,努力把培训中心办成培养‘特别负责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高素质环卫队伍的实验基地。”刘平安说。
3整顿工作作风,发挥模范作用
“以前我看见过环卫工人懒得把垃圾拉到垃圾中转站,打扫完了就偷偷地将垃圾扫到了下水道里。”召陵区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但是,现在这种现象不见了,不仅一天到晚都能见到环卫工保洁、清扫的身影,还能看到清扫车、洒水车在不停地打扫。环卫工人的工作也比以前更加仔细了,道路变得干净整洁,环境也变得优美了!
针对环卫工人中存在的敬业意识不强、劳动纪律松懈、在岗不作为等现象,召陵区环卫处明确提出实施严明纪律,严格标准,严厉奖惩的“三严”管理,整治环卫工人慵懒散作风,实现公厕建设管理与大环境卫生质量双提升的年度工作目标。把2016年作为环卫工人作风整顿建设年,硬起手腕抓制度,黑起脸来抓惩治。活动开展以来,对86名环卫工人分别给予10元到100元不等的经济处罚和警示教育,对22名情节严重的环卫工人予以解除劳动关系处理,起到了较大震慑作用。
“我们召陵区首创开展的‘首席环卫员工’评选活动,经验在全市得以推广运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重干部职工和环卫工人优秀分子的发现培养,先后涌现市级劳动模范两人,区级劳动模范一人,首席环卫员工87人次。”刘平安说。“他们中有抱着抽粪管不怕脏的优秀职工、市级劳动模范靳耀伟,有带着母亲一起扫地的优秀环卫工人、区人大代表梁海洋,有街道群众连年自发送锦旗的优秀环卫工人孙付平等,此外还有省市区各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市民、道德模范、环卫标兵124人。在他们的感召带动下,全处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4实施网格管理,确保辖区整洁
“我们早上七点前要打扫完毕,因为划分的有片区,每个人管理着一个区域,因此只要看到地上有脏东西,都要第一时间把它清扫完毕。”环卫工人李大妈说。
召陵区将大环境卫生管理、公厕管理、作业车辆管理划分为六大管理网格,细分为36个小网格,实行分管领导、站所长、路段长、环卫工人班组长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将人员考勤权、问题处置权、作业车辆调配使用权下放管理网格,形成了网不虚拟、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工作格局。实行网格责任目标管理,配置数字通、处置通、对讲机等智能工具,保证环卫数字化案件处置率、及时率持续领先。对区级以上通报问题实行倒查责任,从环卫工人到分管领导同惩同罚,责任连带。
“今年,召陵区投入1200万元资金,新购置环卫作业机械25台,每天对主次干道循环作业不少于三遍,机扫率达到90%以上。我们采取‘人工刷、机器洗、工人保’三步作业法,保持道牙无尘。在5月份,全市首次环保观摩评比中,召陵区黄河路被评为全市样板示范路。”刘平安说。
“道路干净不干净,以前只是粗放式监管。现在是定量,干净不干净称称重量看。”市环卫处负责人说。召陵区为管理网格配备督察车辆、电子秤、平方尺,以克称重、以克论净,保证督察处置快捷到位,实现督查考核由宏观向微观的转变。强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天”的立体保洁理念,对主次干道、辅道、人行道实行垃圾不落地责任制,对绿化带、树枝、田间飘浮垃圾随有随捡,做到保洁“一眼净”。采取“人工刷、机器洗、人工保”三步保洁法,对主要道路道牙定期进行人工刷洗,去除积尘;用小高压冲洗,除去浮尘;最后纳入环卫工人日常保洁管理,保持无尘。在5月份,全市首次环保观摩评比中,召陵区黄河路被评为全市样板示范路。
力量一线化。召陵区环卫处按照整合人员、合并职能、下沉力量的工作思路,将收费股、监察大队、部分机关股室37人及六台执法车辆下放到四个基层环卫所,全处80%的力量下沉到管理一线,形成大站所工作格局。
召陵区环卫处先后三次荣获河南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获得漯河市环境卫生管理优胜杯、漯河市城市清扫保洁先进单位、漯河市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漯河市公厕管理先进单位、漯河市文明单位,召陵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召陵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