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老年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8月16日 星期
沈恒金诗歌选登
酷暑

在工地劳作的间隙,沈恒金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创作的灵感记下来。
听说沈恒金的诗歌写的是他们都很熟悉的打工生活,所在工地的工友们争相传阅。

烈日酷暑来人间,

民工汗水湿衣衫。

盼望天宫降大雨,

凉风吹来送人间。

观工地

千座高楼入云天,一行白鹭绕楼间。

往年还是荒坡地,今日高楼如山川。

2015年9月2日,作于漯河源汇区汉江路南通三建工地。

打工

除夕夜无眠,鞭炮没响完。

为做挣钱梦,打工下江南。

擦去妻子泪,记住父母言。

出外不贪色,更不妄花钱。

江南好风光,到处是工厂。

打工千千万,岂能尽遂愿。

苍天转光阴,冬去一年尽。

上天不随意,挣钱难上难。

只嫌光阴慢,归心把家还。

2010年1月20日作于苏州海绵厂。

工地之夏

盛夏烈日民工愁,

黄沙碎石筑高楼。

谁人房里饮美酒,

窗外民工汗水流。

夏天

盛夏酷暑火热天,儿童嬉水在河边。

蝉儿阵阵树上鸣,老翁树下把扇摇。

或热心公益,或乐于助人,或热爱生活,或身怀绝技,或能歌善舞……若你身边有这样的老人,请联系我们。联系电话: 13938039936

感恩生活,用诗歌述写打工经历

用诗歌讲述打工生活

桑榆晚晴

58岁的沈恒金,打工近40年,辗转十几个城市。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口袋里总装着一个小本本,把生活中的感悟用诗歌的语言记录下来。沈恒金的诗歌,记录着他的人生,诉说着他的经历。他自己取名的《白话诗集》里收录的41首诗歌,是他多年创作的诗歌的结集,也是他生命感悟浓缩的精华。沈恒金说,诗歌让他看到了世界的美好,所以他要用诗歌感谢生活、感激朋友、感念家人。

□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打工之余,口袋中总装着纸和笔把灵感记下来

8月14日上午,在市区汉江路一家建筑工地上见到沈恒金时,他正在把搅拌好的水泥装到车上,拉到正在建设的大楼中。听说记者要采访沈恒金写诗的经历,工友们很是惊讶和佩服,纷纷围拢上来要看老沈写的诗。

今年58岁的沈恒金,是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沈仓村人。他上初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于是他就随着知青下乡,到新疆投奔亲戚谋生。在哈密的乡村,他放过牧、务过农,担任过村会计,干过赤脚医生和兽医。 

上初中时,沈恒金就非常喜欢文学,而且特别喜欢诗歌,一本《唐诗三百首》他背得滚瓜烂熟。1973年,当时沈恒金在一家石渣厂打工,面对破石、开山、铺路等艰辛的工作,他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采石》:“冬去新春到,采石志更高。呼叫高山碎,铺上万里轨。”诗歌虽然稚嫩,但言词中能感受到他的雄心壮志。

在新疆,沈恒金的吃苦耐劳和出众的气质,也赢得了爱情。他与一名下乡的知青相爱相恋并结婚,并于1990年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儿女们都成家后,我就又出来打工。”沈恒金说,“打工生活辛苦寂寞,好在我喜欢看书,随时把自己对生活的体会记下来,也算是一种怀念吧。”

为了生计,沈恒金到淄博、苏州、南京、江阴、南通和漯河等地打工,不管是在建筑工地,还是在宿舍,或者是休息游玩时,沈恒金都会在口袋中装着一支笔、一个本,一旦有灵感时,就马上写下来。

“我写诗是一种爱好,也没有发表过。”沈恒金对记者说,很早的时候,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沈云”,寓意自己的心胸和志向远大,壮志凌云。他把创作的每一首诗歌都当作“珍宝”, 按照时间顺序誊抄在一个手掌大小的本本上。由于时间久远,这个小本子已磨损严重。翻开诗册,泛黄的纸张上字迹刚劲有力。诗歌大多为七字,形似律诗,读起来虽不太押韵,但字里行间透露着朴实。其中有怀念新疆生活的,有表达思乡之情的,有劝人向善的,有观景有感而发的,有表达美好愿望的,还有歌颂友情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他用诗句记录下来。

A

B

沈恒金的打工生涯大多是在建筑工地度过的,工地的艰辛,让他感触颇深。“酷暑烈日民工愁,钢筋水泥起高楼。工头横眉凉棚坐,冷看民工汗水流。欲问汗水流多少,遥看高楼入云霄。”这是2012年沈恒金在江苏江阴打工时,在工地宿舍中趴在被窝里完成的《观工地》。

“高楼如林立,拟如天宫比。楼房知谁建,莫忘农民工。”这一首《莫忘农民工》,是沈恒金感慨城市高楼林立,是农民工用心血和汗水铸造成的。

岁月的磨砺,人生的苦难,让他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的诗篇中,有一些是写给朋友的。用他的话说,人生中每一位朋友的出现,都是他的幸运,每一段深厚的友谊,都值得用诗歌来赞美。

在《赠夏雪峰诗一首》中,沈恒金这样写道:“天山顶上一座峰,盛夏覆盖冰雪中。峰顶奇生贵雪莲,峰险无人能攀登。好汉欲试登攀去,独有雪峰能得名。”

“打工时的友谊也是永远难忘的,应该和同窗情相似吧。”沈恒金说,“我到哪儿都能遇到贵人,这是我的幸运。”

正是视友谊如珍宝,离别才显得那么伤感。在一首赠同事的《离别》诗中,沈恒金这样写道:“同厂工作整一年,情深离别泪涟涟。祝君创建宏图志,为国争光建家园。”

打工的岁月不但辛苦,也远离家乡和妻儿,在沈恒金的笔下,有多篇诗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中一首《回家乡》就道出了许多打工者的心声:“淄博寒风飘雪花,民工急切要回家。领取一年报酬钱,全家团聚过新年。”还有一首《思家》,更是道出了深沉的思乡之痛:“瑞雪催年近,思家情更深。望穿千里目,归心回故乡。”

2015年,沈恒金跟随江苏一家建筑公司来到漯河后,对漯河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美丽的城市面貌深为喜爱,在《挂刀营》一诗中,他写道:“河南历史出英雄,漯河有个挂刀营。岳飞河畔洒热血,捍卫国家保太平。”

面对漯河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幸福的生活,他以一首《游漯河》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喜悦和羡慕:“昨日旅游漯河城,今日还在迷梦中。漯河有意绕城转,犹如天河落凡间。垂柳花树遮满地,水波清澈映蓝天。喜看少儿习武剑,又观天鹅嬉水玩。更喜桃李挂满树,再观河畔百花鲜。忽闻一处锣鼓响,业余剧团演戏忙。再看花亭歌声起,又观群女舞翩翩。漯河美景看不尽,勤劳尽数漯河人。”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