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亲子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8月18日 星期

互换角色 孩子“当家”

在家里,孙丛玲经常陪女儿张迪下棋。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为了女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她毅然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为了锻炼孩子的能力,培养女儿的责任感,她常和女儿互换角色,让女儿“当家”。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五一路南段金色里程小区孙丛玲家,见到了她和女儿张迪,听她讲述了和孩子之间的成长故事。

妈妈辞职陪伴女儿

今年8岁的张迪在市第二实验小学上一年级,为了更好地照顾和陪伴孩子,妈妈孙丛玲已经辞职近两年了。

此前,因为孙丛玲和丈夫工作比较忙,张迪上幼儿园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接送。“有一次,幼儿园开家长会,张迪说她的愿望是吃妈妈做的饭,当时我很难受,感觉对孩子很愧疚。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我辞职专门陪孩子。”

辞职在家这段时间,孙丛玲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陪孩子去上兴趣班,孩子在家时,孙丛玲全身心陪伴。孩子上学之后,她有时去听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讲座,有时忙一些自己的事情。“早上送她去上学回来后,我就做做家务,看看我喜欢的书,有时也帮助处理一些孩子爸爸工作上的事务。辞职只是暂时的,只是在她从幼儿园转入小学这个时间段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对于人生,对于事业,我还是有自己的规划的。”孙丛玲说。

母女常互换角色

自己拿钥匙开门,出门时提醒妈妈拿钥匙和钱包……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张迪是个很独立的孩子,说话做事像个小大人一样。

在生活上,孙丛玲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要有规划。张迪的东西都是自己收拾,记者看到,她的小抽屉里,各种小物件摆放得整整齐齐。每天上学需要穿的衣服都是她自己整理,衣服都是提前整理好,第二天直接穿上。

家务一般都是大家共同承担的。“因为他爸爸工作在外地,只有周末回来,所以一般都是我和孩子在家,我们就规定一周内一三五是我做值日,二四六是她值日,周日就是孩子爸爸做家务。有时候我们也会合作,比如我扫地她拖地,我做饭她洗碗。”

有时候张迪会和父母角色互换。“有时候我生病了,就会跟孩子说,妈妈生病了,想当个小孩。然后,孩子就会说今天她当妈妈,给我端茶倒水,悉心地照顾我。有时候我和丈夫会配合孩子,让她当个大人,指导我们做什么事。我觉得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她多动手、多做主,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能力,培养她的责任感。”孙丛玲说。

女儿受妈妈影响爱读书

孙丛玲爱看书,在市图书馆办的有借书卡,没事就去图书馆看书、借书。这对女儿张迪也有很大的影响,张迪从小就爱看书,没事就跟着妈妈去图书馆看书。小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都会给她读书,让美丽的童话故事伴她入眠。后来,慢慢长大了,孙丛玲就让女儿给她读,在这期间能发现女儿哪些字不认识就教她,所以女儿的识字量也是很大的,现在很多书都能自己独立读下来。

“大人没有权利丢掉小孩的东西,任何东西都是童年回忆的无价之宝。”“妈妈,我不是完美的小孩,你们也不是完美的大人,我们相互包容着一路向前。”平时,张迪嘴里时不时会蹦出这样一些书上的句子。张迪每天放学回到家就是捧着书本读书,而且每周她都要和父母一起去书店,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书读得多了,有些句子就记住了,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两句,让身边人颇为惊奇。

孙丛玲借来的书,女儿没事也会翻着看。“我最近正在看《百年孤独》,有一天,女儿告诉我这本书她看到第35页了。我就问她什么时候看的,她说我不看的时候她就拿出来看会儿。所以现在她看书基本上不分大人孩子的,哪方面的都看,比如注音版《史记》《三国演义》等书她都读过。”

“其实,就像孩子说的那样,我们也都不是完美的大人,我们也是伴着孩子共同成长,这过程中需要我们互相包容、互相学习、共同努力,才能携手向前。”采访结束时,孙丛玲感慨地说。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