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晓甫)传递一份爱心,成就一个梦想。从慈善企业家手中接过助学金,带上爱心桥的期许,这些贫困学子离梦想又近了一步……8月19日上午,15名贫困学子在新闻大厦经历了难忘的时刻。爱心企业——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慷慨解囊,现场为广大贫困学子送去了3万元助学金。
捐助企业连续五年献爱心
“结束后同学们可以记住我的微信号,以后有啥困难直接跟我说。”捐助仪式上,白云边漯河总代理、昌祥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营建仍像往年那样热情。
连续5年爱心救助,先后资助了60名贫困学子,救助金高达12万元……这些数字对寒门学子来说,却是弥足宝贵的爱心义举。“孩子考上大学让家人骄傲,但几千元学费也让家长操心不少,企业的捐助给了贫困家庭很大帮助,也给了孩子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得知白云边公司今年依然关注贫困学生时,一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
“作为一个对社会负有责任的企业,我们的肩上也担负着社会责任,我们的助学行动,不仅能够帮助有困难的孩子们,同样也能实现我们自身的社会价值。希望爱的种子可以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扎根、发芽、成长。”王营建说。
“参与晚报组织的助学活动,也是企业多年来对漯河消费者厚爱的一种回馈。”白云边豫南片负责人江波说。如果没有广大的消费者,白云边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因此,回馈社会、用心抓质量将会是白云边长久不懈努力的方向。
爱心桥的大门永远为寒门学子敞开
上午九点半,昌祥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营建,漯河日报社副总编辑李国华,昌祥商贸有限公司行政总管郑芳芳,漯河晚报副总编辑王蕾出席了捐助仪式,并为寒门学子送去了助学金。
漯河日报社副总编辑李国华给广大学子提出了殷切寄语:“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希望贫困学子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进入大学后,要更加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爱心桥是家,请同学们常回来坐坐、看看、说说。”李国华说,“爱心无止境,爱心桥也没有尽头。贫困学子在大学里遇到学业上的困难、生活的酸甜苦辣等,都可以跟漯河晚报联系,爱心桥的大门永远为每位寒门学子敞开,我们将竭尽所能帮助每一位遇到困难的寒门学子。”
爱心桥彰显晚报社会责任和担当
爱心无价,有始无终。六年来,一些不愿留下姓名的爱心人士,一些爱心单位、爱心团体、爱心企业积极参与,漯河晚报爱心桥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先后帮助几百名贫困大学生顺利进入象牙塔。
“大热天,大姐姐、大哥哥来俺家里采访,连口水也没有喝,今天又见到这位大姐姐了,真是让人感动!”舞阳县舞泉镇前李村的郭明珠等在仪式结束后,纷纷向本报记者索要联系方式,想今后多和哥哥姐姐们联系。“这些爱心是我们的动力,漯河晚报爱心桥是我们圆梦的地方,也是我们再出发的起点!”
六载披星戴月,六年爱心永续。“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心中一块闪亮的品牌,逐渐在寒门家庭中生根、成长,成为他们最信赖的依托。“贵报的记者顶着烈日,把漯河晚报爱心桥的种子播撒在偏远乡村,让温情和阳光走进贫困角落,点燃更多贫困学子的希望!”一位爱心企业人士这样评价此次活动。
段金宏: 想办养老院和幼儿园
□见习记者 刘彩霞
“我将来想创办一家养老院和幼儿园,让贫困老人能有个良好的居住环境。”8月19日上午,在捐助仪式上,瘦瘦高高的段金宏向记者说出了他的梦想。
在单亲家庭成长的段金宏,知道母亲照顾一家人的辛苦和不易,高考结束后就在市区一家饭店后厨打杂,每天都在闷热的屋子里度过。在每天繁忙的工作,段金宏并没有抱怨过,反而觉得在后厨里学的东西都比较实用。“每天看厨师做菜,我慢慢跟着学会不少饭菜。前几天我还在家给母亲做了一份意大利面,尽管味道还差一些,但是母亲非常喜欢。”段金宏笑着说。
当得知自己被黑龙江科技大学录取,段金宏说,对这个学校并不了解,只是在网上查询后感觉还不错。在专业上,尽管段金宏被调剂到了其他专业,但是他已经规划好自己的努力方向。“进入大学后,我希望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能进入一些公司做兼职。”段金宏觉得这样的兼职能积累工作经验,有利于自己以后的发展。
谈起自己想创办养老院和幼儿园的梦想,段金宏觉得养老院里老人们生活比较单调,希望能让两者结合发展。通过幼儿园孩子的活泼可爱,给老人们带去欢乐。老人在跟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能减少内心的寂寞。“我创办的养老院,一定要让一些贫困老人免费居住。这次我受到了爱心公司的资助,将来有能力时也要继续帮助别人,延续这份爱心。”段金宏说,或许在别人看来这个梦想可能有点儿不太现实,但是自己会朝着梦想一直努力。
段一帆:愿为家乡出份力
□见习记者 杨 淇
身穿洗得有些掉色的浅蓝色连衣裙,一头披肩长发,笑容纯真、甜美,这就是记者见到的段一帆。8月19日上午八点半,记者在新闻大厦9楼会议室见到了段一帆,这位清秀女孩儿的身上透出一股文艺气息,经过了解,她的确是一名“文艺青年”,今年18岁的她虽然家境清贫,但并没有阻止她追寻梦想的脚步。
段一帆告诉记者,早上8点她就和妈妈出发了,妈妈为了陪她专门请了一会儿假。记者了解到,段一帆一家现在住在石槽赵村的一个廉租房小区内,父母虽都有工作,但微薄的收入还是无力承担段一帆的学费。
段一帆从小就喜爱画画,但由于家境贫困,她只能照着妈妈画的学着画。那时候,她的画就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的鼓励使得段一帆对画画更加热爱,也坚定了她心中的美术梦。到了高中,虽然平时课余时间会学习美术,但她一丝一毫没有放松对文化课的学习。父母的工作很辛苦,段一帆也总是看在眼里十分心疼。“爸爸妈妈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出去工作,下午三点才回家。”段一帆对记者说,这也使得她早早地就学会了独立,上小学时就学会了做饭。看着父母每天的艰辛,段一帆也在心里默默想: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报答父母。
前段时间,当段一帆查询到自己被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录取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当她把这一消息告诉妈妈的时候,妈妈激动地流下了泪水。19日上午,母亲姚妞和段一帆一起来到了新闻大厦,“本来是想让她自己来的,但是我也想要来当面感谢帮助我们的白云边酒业和漯河晚报。”姚妞告诉记者,她和家人都十分感谢这次活动,帮助解决了女儿上大学的学费问题。段一帆也告诉记者,现在她已经被录取到了环境设计专业,离自己的美术梦想更近了一步,大学四年后她还打算考研,以后想当一名美术老师或者从事关于城市环境、园林设计方面的工作。“我以后还要回到漯河工作,如果有了能力,也想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段一帆真诚地说。
袁悦: 卖手工艺品赚生活费
□见习记者 刘彩霞
8月19日上午8时30分,一位身穿条纹短袖的父亲带着女儿袁悦的材料,早早地来到捐助仪式现场。由于袁悦前两天跟随母亲去外地看望生病的舅舅,所以只能让父亲袁三彪来到现场代领助学金。
在和袁悦的父亲交谈中得知,高考结束后,袁悦并没有跟同学一起外出打工,而是在网上注册了一家网店,准备通过网络售卖自己制作的手工泥塑作品,赚取一些生活费。由于手工艺品售价都比较高,看到其他商家一个手工艺品卖一二百元钱,袁悦就尽量降低自己作品的价格。“女儿从小就比较喜欢针线之类的手工活,在家看到她用彩泥捏出来的卡通人物,感觉跟原型非常相像。”虽然袁悦的网店目前只卖出去几件手工艺品,但对女儿开网店创业的做法,父亲袁三彪感到非常自豪。
当得知袁悦被湖北大学录取,全家人高兴之余开始为学费发愁。家里收入微薄,还有一个弟弟正在上初中,袁悦的父亲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只能靠母亲一人的工资维持全家生活。
在仪式上接过捐助的2000元钱助学金后,袁悦的父亲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对爱心企业连声道谢。“这些钱真的是帮了我们家的大忙,女儿上学的学费也算有了着落。”袁三彪激动地说,“我回去会告诉女儿要记住好心人的资助,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康泽慧:勇挑家庭重担
□见习记者 杨 淇
“真的很感谢你们,我可以上大学了。”今年考上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康泽慧拿着白云边酒业资助的2000元钱激动地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今年被空中乘务专业录取的康泽慧在前段时间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苦痛。
今年年初,康泽慧的父亲被确诊患了癌症,在与病魔抗争了几个月之后,父亲去世了,这对于一家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原本就贫困的家庭为了给父亲治病更是一贫如洗,还因此借了许多外债。说起父亲的去世,康泽慧十分难过,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她爸爸的去世让我们觉得就像天塌了,对她打击挺大的。”康泽慧的母亲蔡书霞对记者说,康泽慧从那之后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也更加懂事了。
从康泽慧参加完空乘专业的单招考试之后,她就开始了在舞阳县城的打工生涯。每天早上五点就骑着电动车从家出发,要经过半个小时才能到达工作的超市,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不仅在超市里忙东忙西,有时还要到超市外面进行商品售卖,因此康泽慧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晚上超市9点半下班,她还要收拾完东西后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一般到家时就已经11点了。有的人这样干了一阵儿都不再干了,19岁的康泽慧却坚持了快4个月。
“我想挣点钱凑上大学的学费。”康泽慧告诉记者,她觉得父亲走了,以后她就是家里最有力的力量,她还有一个弟弟需要照顾,她想为这个家担起重担,所以再苦再累她也要坚持。
说起对以后的打算,康泽慧告诉记者,她在大学要好好学习专业,在课余时间也会找兼职挣生活费,还要补贴家里。采访快结束时,康泽慧对记者说:“我真的很感谢这些帮助我的好心人,以后我自己有本事了一定会报答,也要回报社会,去帮助那些贫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