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8月22日 星期

怀抱文学梦 走向诗和远方
漯河晚报“文学沙龙”吸引众多文学爱好者
活动现场,大家畅谈写作,交流经验,气氛热烈。
晚报作者曹世友为大家分享诗词的创作心得。
晚报作者张红云为大家分享关于游记的一些思考。
文学爱好者在交流创作经验。

生活是海洋,我们在其中品尝栉风沐雨的艰辛,体验惊涛骇浪的壮阔;而文学则是海洋中的一座岛屿,疲惫时供我们片刻小憩,迷失时为我们定标指航。我们都是平凡人,但在文学的世界里,却可以自由地编织绮丽的梦,追逐诗和远方。

8月19日下午,漯河晚报举办了“文学沙龙”活动,吸引了我市30多名文学爱好者参与,大家探讨文学,交流写作,畅所欲言,以期在思想的碰撞中提高写作水平。

客不分远近 只因文聚

□文/本报记者 杨 旭

图/本报记者 杨 光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8月19日下午,漯河晚报在环境优雅的时光BOOK咖啡书社举行了“文学沙龙”活动,吸引了30多名文学爱好者。虽然天气炎热,可是共同的文学梦,以一种向心力,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今年35岁的刘新华来自临颍。她从小喜欢写作,不过在家人的要求下,她选择了从事医药方面的工作。工作之余,她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文学梦,拥有一个原创文学微信公众号,面向全国征集原创文学作品,已汇聚600多名粉丝。这次活动,刘新华带来了她的作品《岁月静好,女神不老》。这是一篇颇具网络文学色彩的千字小品,用秀美隽永的文字,表现了当代女性在面对时光流失时应有的优雅和从容。

评论环节,大家各抒己见,对于作品的不足之处也不吝批评。漯河晚报编辑中心主任谭艺君开门见山地说:“这篇文章就像色彩斑斓的糖果,好看又甜蜜,让读者能够享受轻松阅读的过程。但是,还需要挖掘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才能真正打动读者,不然就像沙滩上的足迹,海浪拍上岸就没有了。”

虽然天气炎热,但活动现场的气氛更热烈,大家针对作者提交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思想的碰撞交流中得到升华和提高。

文无论高下 唯以情真

这是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小事中,隐藏着让人感动的细节,体现着一种情怀和正能量。很多来参加本次活动的文学爱好者都是普通人,可是,他们在粗糙的生活中,始终心怀梦想。文学为他们阻挡了俗世的尘嚣,找到生命阳光。

来自舞阳县保和乡上澧村的周桂梅今年52岁,是一名农民,她带来了她创作的诗歌。平时,周桂梅和别的农村妇女一样做家务、干农活,业余时间,别的农村妇女打麻将、看电视的时候,她却在读诗、写诗。为此,她没少被左邻右舍取笑,但是,她却从未放弃,把诗歌创作坚持了30余年。

当周桂梅的诗歌出现在大屏幕上,大家纷纷点评,并为她指明以后的创作方向。

来自市交警支队的7名女辅警成为一个亮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们都是文学爱好者,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创作诗歌、散文、随笔等。其中王明慧带来了一篇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为辅警添光彩》的作品,引发一场热情洋溢的讨论。王明慧今年24岁,去年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市交警支队秩序示范大队工作,成为一名辅警。在工作岗位上,她曾因别人的不理解、不尊重一度想退却。这次参加活动,她带来的文章讲述了自己搀扶一位盲人过马路时前后的心理变化,以及这件事为她带来的心灵成长。来自市交警支队的李国风评价说:“这篇作品文字朴实,感情真挚,文中讲述的一些工作中的艰辛和困惑,每一位交通管理者都会感同身受,而故事的结局也给我们以力量。”他同时建议把文章标题改为《盲人看得见微笑》,使文章的主题提升一下。受邀参加本次活动的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余飞对这篇作品也给予较高评价:“有实事、有说理、有升华,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给读者强烈的代入感,稍加改动就是一篇高质量的作品。”

言没有穷尽 梦在远方

很多读者是带着创作中产生的疑问来的,在交流探讨中,这些疑问在心中尘埃落定。张海燕带着她的一篇游记《港澳游见闻》来到现场。“近年经常去旅行,回来后也都写游记,但是游记到底该怎么写?我心中一直感到很困惑,想来这里听听大家的意见。”从事语文教学的张红云建议她不要把所看到的都写下来,要在文中加入自己的思考,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并推荐余光中和郁达夫等名家的游记供她借鉴学习。“一个景点可能有很多人写过,后人要想在前人的基础上出彩,就要写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思想,要从一成不变的景物中写出独一无二的感悟。”余飞建议。对于大家的点评,张海燕感觉收获极大:“就像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心里一下子亮堂了。”

来参加本次活动的文学爱好者大部分是经常为《漯河晚报》副刊写稿的作者。为了让他们对《漯河晚报》副刊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向晚报投稿和创作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稿件见报率,活动上,还以幻灯片的形式向文学爱好者们介绍了《漯河晚报》副刊的版面构成,以及“生活”“作品”“写手”“悦读”等不同栏目的定位,采用稿件的风格、字数等。

“我订阅的有《漯河晚报》,多年来一直是晚报的忠实读者。副刊版面清新大气,可读性很强,很接地气儿,我们一家人都十分喜欢看。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对《漯河晚报》副刊的版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与文友的交流中得到启发,感觉收获满满!”晚报作者孙亚洁告诉记者。

一篇篇风格迥异的作品,一场场酣畅淋漓的讨论,大家意犹未尽时,不觉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漯河晚报》副刊为我们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作者的才华得到施展,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非常感谢这个平台!回去以后,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认真观察、体验生活,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活动结束时,晚报作者唐冰告诉记者。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