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受访学生:介若楠
毕业院校:舞阳一高
高考分数:609分(理)
家庭住址:舞阳县孟寨镇徐庄村
录取院校:武汉理工大学
介若楠除了双胞胎哥哥,还有一个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姐姐。为了供应双胞胎兄妹读书,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因为腰疼只能留在家里种地,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全家的经济来源,就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和卖粮食的钱来维持。
今年高考,介若楠以609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哥哥也被二本院校录取。
□文/图 见习记者 刘彩霞
今年对于介若楠的家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她和双胞胎哥哥一同参加高考,承载了全家人的希望。7月18日中午,记者驱车来到舞阳县孟寨镇徐庄村,在村内的一个路口,18岁的介若楠穿着一身浅蓝色的连衣裙,正站在那里等待。在一路的交谈中,记者跟随介若楠沿着一条小路来到一扇铁门前,这里就是她的家。
靠父亲打工挣钱生活
掀开门帘走进老式的砖瓦房内,屋内摆放着桌椅和床铺。柜子上印的花纹都已脱落,房顶还是用木头搭建的房梁。对于家里的现状,介若楠的母亲叹着气说,这房子还是当年结婚时盖的,家具都是自己的嫁妆,到现在也已经有二三十年了。
尽管看着地上收拾得很干净,屋内床铺摆放整齐。但是其中的窘迫,也只有她们自己清楚。“毕竟房子时间长了,有时坐在屋里吃饭,房顶上还会落下来土。平常孩子在家写作业,只能趴在缝纫机上或者床边。”母亲王玉凤无奈地说,“屋里老鼠非常多,家里什么东西都放不住。就连放在纸箱里的衣服,有时都被老鼠咬破。”每当想到自己家里过的生活,介若楠的母亲就很难过。
介若楠除了双胞胎哥哥,还有一个初中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的姐姐。为了供应双胞胎兄妹读书,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因为腰疼只能留在家里种地,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全家的经济来源,就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和卖粮食的钱来维持。
努力学习生活节俭
知道父母挣钱辛苦,介若楠和哥哥一直努力学习,家里的墙上贴了十几张兄妹二人获得的奖状。进入高三后,尽管兄妹二人因为文理科不同而分开,但是在学习上两个人经常相互帮助、鼓励。为了不让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介若楠一直保持高效的学习方法。在课下认真做作业的同时,晚上寝室熄灯前她还在温习功课。
在高三大大小小的考试中,介若楠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正常水平。“介若楠的考试成绩基本是班里前十名,全年级前30名。为了保持成绩,她经常暗暗用功学习。”班主任孙英杰说,毕业班内的竞争压力一直都很大,但是介若楠一直把压力化作动力,不断让自己前进。高考前的最后一天,介若楠还在学校里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
每月三四百元的生活费,介若楠都花在了买饭和买学习资料上。有时周末跟同学一起外出,介若楠只是看看很少掏钱购买。“衣服等一些物品,都是穿大姐带回来的。我比较瘦,也没什么不适合的。”别看介若楠的外表瘦瘦小小,每次大休回家,她都主动帮母亲做饭刷碗,哥哥去地里干活,让母亲少一些操劳。
希望学有所成回报父母
高考成绩出来后,经过慎重的志愿填报,介若楠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哥哥也被二本院校录取。全家人在高兴之余,也为两个孩子将近一万多元的学费而发愁。单靠家里卖粮食和父亲在外打工的工资,远远不够孩子的学费。“孩子他爸今年去打工之前说了,只要两个孩子能考上大学,就是自己每天啃馒头也要让孩子上学。”介若楠的母亲已经开始为孩子的学费向亲戚朋友借钱。
周围的邻居大多数都是看着两个兄妹长大,也知道家里供应孩子上学的不易。“这两个孩子平时听话懂事,学习又好,而且今年都考得不错。农村的孩子只有考上大学走出去,才是对父母的最好回报。”邻居介连青说。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介若楠去县城的一家培训机构当辅导老师,为自己的赚取一些大学生活费的同时,想让性格变得外向一点。“上了大学,我也会尽量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多做一些兼职和社会实践,让自己积累一些经验。”介若楠希望自己以后能留在武汉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样就可以挣钱帮家里翻盖新房子,父母也就不用再外出打工受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