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副刊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8月25日 星期

魏双丽:用朴实文字呈现月嫂生活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她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有写作的习惯,却选择在年近四十时“跳槽”当了月嫂。她用心感悟生活,以朴实的文字把自己做月嫂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汇聚成“月嫂日记”,向我们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月嫂生活。

她叫魏双丽,今年43岁。1994年,她从老家驻马店来到漯河,在市区一家银行从事会计工作。在外人眼中,她是端着“铁饭碗”的幸运儿,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她在2010年辞去了银行的工作,花几个月时间去郑州参加月嫂培训班,并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在我市一家家政公司谋得了一份月嫂工作。

对于当时这个决定,她的解释是:“一方面,我不喜欢会计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单亲妈妈,我想给孩子提供更优越的成长环境。”

月嫂的工作收入可观,却也让魏双丽尝尽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每天睡眠时间都不足6个小时,醒来就开始工作,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无暇顾及家庭。”魏双丽说。

尽管忙碌,她还是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把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感悟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她给自己的日记取名为《月嫂日记》,顾名思义,记的是在雇主家发生的事情。做月嫂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雇主,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魏双丽把这些故事都记录下来,为的是给自己留下回忆的资本。当然,她也会把日记分享给别的月嫂看,对于新入行的月嫂,魏双丽的日记无异一本职业指南,能为她们提供许多经验。

除了记日记,魏双丽还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从学生时代起,她就广泛涉猎文学类书籍,后来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加深了她对书籍的理解。“我喜欢读书,最爱四大名著,《红楼梦》读了几十遍,每个年龄阶段都能从中读出一些不同的感受。小时候为宝黛的爱情惋惜,后来又从中品味出一些尔虞我诈、世态炎凉。”魏双丽告诉记者。

读书给予魏双丽写作的底蕴,而生活则是她创作的源泉,凭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感悟,她根据自己当月嫂的经历写了一篇随笔《月嫂的酸甜苦辣》,在儿子的鼓励下向报社投稿,没想到竟然发表了。受到鼓舞的她又将自己的见闻写成一篇《代理妈妈》,感动了许多读者。她的文风毫不矫揉造作,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展现生活中的真性情,所以有打动人的力量。

如今,魏双丽已在漯河月嫂圈小有名气,她对未来的期许是为更多家庭提供优质服务。当然,她也不会放下手中的笔,她还要把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写下去。对她来说,每一篇作品都是对生活的一次反顾和回味,她享受这样的写作过程,更喜欢将作品与更多人分享的乐趣。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