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刘新华
《张爱玲,在最深的红尘遇见你》,初次看到这本书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拜读之余,时常摩挲它富有质感的纸张,米色的封面一如张爱玲那颗孤傲静寂的心。想象着张爱玲的一颦一笑,思绪仿佛穿越时空的岁月与一个才女相逢。我反复观赏书的封面,作者:朱悦然,时事出版社出品,2013年9月第1版。
本书从张爱玲的童年写起,以她的情感为轴线,用清丽温婉的语言再现了一个高贵孤寂的灵魂传奇的一生。
把女人比作花很俗,但是,读了张爱玲后,我还是不能免俗,她本身就是花,一朵摇曳在红尘中的寂寞之花。她的童年如一朵雏菊,干净而明媚,“温暖而迟缓,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不由得令人心生爱怜。然而,这种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就以父亲染上大烟,母亲离家出走而告终。家庭的变故,猝不及防地打击,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伤痕,张爱玲开始封闭自己,孤高而落寞。她像一枚青涩的果子,过早地脱离枝头,被抛进了生活的凡尘里。
家庭的冷漠,少女的叛逆,使她选择做一朵蒲公英,借助风的力量逃离那个伤心的家庭。进入女子学院后,她完全沉浸在书中,用攻读来掩盖心灵的痛苦,曾经国文和英文连续全校第一。但她还有着少女所不相称的深刻和成熟,19岁便写下了经典名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1944年,张爱玲离开上海,去了香港。那年,她24岁,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胡兰成。当时的她像一朵柔美的虞美人,娇艳而风情万种,那薄薄的透明的花瓣在风中轻轻摆动,却又是孤独的、清高的。见了胡,却“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也许爱本无错,有时候错的是时光,是缘分,是非梦的前尘。当她知道胡兰成移情别恋时,又果断地挥剑斩情丝,把巨大的悲痛化为文字,创作出了《茉莉香片》、《倾城之恋》、《沉香屑》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与胡分手后,悲痛中的张爱玲去了美国,时间是1955年秋天。在异国他乡,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春——大她三十岁的美国男人赖雅。一个是西方绅士,一个是东方才女,隔着千山万水走到一起,不得不说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如果说遇上胡时她是一枝浓烈的红玫瑰,炽热的爱并没有让她永恒,最后,一腔热血变成了蚊帐上的一抹蚊子血。遇到赖雅,她的爱情则变成了白玫瑰。赖雅给了她父亲般的宠爱和依靠,让她在如诗的岁月里安静而美好。也许是命运多舛,也许是天不垂怜,她握在手里的幸福短暂得让所有的读者心痛,赖雅患了中风,没多久便离她而去,他们相守了11个年头。
赖雅走后,张爱玲变得离索群居,她的伤痛又化为一树傲雪的梅,在寒风凛冽的夜里,孤独而寂寞地绽放着自己高贵的灵魂。1995年9月初,张爱玲在自己的公寓里,静静地走了,一周后才被房东察觉。用“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来形容她,恰如其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
一代才女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当喧嚣归于安寂,繁华落入尘埃。她一生都在寻找爱,追求爱,一生都在用自己纯洁固有的方式对待爱情,每一次的付出都是真挚透明的。她可以平静的为感情买单,也可以孤单地选择离开,她把自己开成了那朵凄美绝艳的花去相守爱情,却在岁月的渡口,一不小心,摇成了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