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的停车位使郾城区沙北街道办事处董庄村的车辆整齐有序。
每日清晨,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新区娄庄村村民在鸟儿清脆的歌声中醒来。
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新区小寨杨村的新式垃圾桶方便村民将垃圾分类。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艳彬
实 习 生 刘 一
一提起城中村,大家的脑海里准能浮现“脏、乱、差”的情景。泥泞的道路,斑驳的墙壁,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今,我市的城中村经过改造,地面整洁干净,墙面重新得到了粉刷,并且画上了漂亮的墙画,道路两边种上了鲜花和果树,居民的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如今的城中村展现了它活力十足的另一面,摇身一变,成为了城市的后花园。
9月1日,记者来到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新区王庄村。“我们村1994年修过村里的两条主街后,20年来从没修过路,村民走在路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村内所有背街小巷都没有排水沟,污水横流。2013我们重新修了路,为了统一标准,做到美观整齐,我们把高低不平的门台、花池、菜地等全部拆除。”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社居委主任孙玉芝告诉记者。
果然,记者走在王庄村,原本坑坑洼洼的土路,现在已经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墙面得到了重新的粉刷,画上了漂亮的墙画,原本被村民私自开垦成菜园的地方,现在种上了一棵棵小树。在村民中也形成了“人人创建”的氛围。“俺们现在住了可舒服了,别提多幸福了。”村民李爱梅难掩激动的心情。
在源汇区干河陈乡姬崔村,村口的门卫岗亭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每遇车出入,门卫都会进行询问,保证安全后遥控起降杆放行。进入村里,规划的停车位上,村民的私家车整齐的停在停车位中。道路中央划了行车道,还安装了减速带。“以前俺村里治安环境差的很,人员比较混乱,小偷小摸也比较多。经常不是丢这就是丢那,现在俺这门口设有门岗,车辆进出都检查,俺村还有专门管理的保安,很安全哩!”路过的王大爷开心地说。
在我市经过改造后的城中村还有许多,它们通过改造,消除了城市管理死角,稳定了社会秩序,提高了城市功能,加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
如今,干净美丽整洁成为源汇区干河陈乡姬崔村的常态。
色彩艳丽的两城同创墙画使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新区王庄村颜值上升。
如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新区王庄村处处掩映在鲜花绿树中。
增设门岗使源汇区干河陈乡姬崔村像一个管理规范的小区。
源汇区干河陈乡姬崔村道路上的行车道和减速带使村里交通秩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