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海防
在这座美丽的城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橘红色上衣,扫帚、簸箕不离身。他们清扫马路上的落叶,捡起草丛中的纸屑、果壳……每天,他们起早贪黑,重复着简单而枯燥的工作,把脏和累留给自己,把干净卫生献给他人。他们就是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
8月31日清晨五点多,当记者来到人民路铁道涵洞时,张梅和丈夫刘礼毛还在打扫着涵洞内的卫生。此时,涵洞内的路灯已经熄灭,在进出涵洞时,车辆都打开了大灯。张梅时刻注意着身边穿行的车辆。“俺俩每天凌晨3点多就上班了。那时候车少,比较安全。”张梅说。“今天不知道啥原因,4点多时停电了。涵洞内伸手不见五指,我赶紧喊张梅往外跑。真的很危险!”刘礼毛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工作完回到家,吃过晚饭,晚上8点左右就睡了,因为要在凌晨3点多上班。
徐万山开着三轮车来到人民路,仔细地将路边垃圾箱内胆里的垃圾倒进三轮车里。“现在路上垃圾少了,比以前要少三分之一!”徐万山说;“路边的垃圾箱增加了,人们的素质提高了。”
环卫工刘爱香用抹布将垃圾箱擦了又擦。“城市要有城市的样子。”刘爱香说,“高楼大厦,穿着洋气的人们,如果垃圾箱灰头土脸的,那也不配。”
在五一路北段,环卫工崔铁根拿着拖布又将公厕的台阶拖了一遍。“里里外外要经常打扫。人多的时候不到15分钟就要打扫一次,这样才能保证公厕干净。”崔铁根说。崔铁根负责这个公厕已经4个月了。他说环卫部门的领导信任自己,才将这个星级公厕交给他来管理。
这个公厕附近有集市、学校,还有居民区。“早晨、晚上人特别多,这时候就顾不上休息。有时候晚上11点还有人过来。”崔铁根说。
崔铁根天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记者发现,公厕一侧有一个5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子,就是崔铁根的值班室。里面摆上一张床后,就没有活动空间了。“天天晚上睡这儿,有风扇,不碍事。”崔铁根说。干这活,一阵子可以,干久了就受不了。但是,崔铁根觉得自己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坚持下去。
张梅在人民路涵洞内清扫。
在环卫工队伍中,有不少夫妻档,他们相互关心,一起工作。
为了不耽误工作,环卫工常守明的早餐就在路边解决了。
刘爱香将路边的垃圾箱擦了又擦。
人多的时候,崔铁根手中的拖把根本闲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