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一个村庄,历经烽火洗礼在新时代下换新颜;一段历史,折射出漯河人民团结抗战的宝贵精神……在大多数漯河人印象里,“火烧老应”是漯河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然而,在现存的资料中,均以寥寥几百字一概而过,无法详细讲述那个时代的村庄故事。历史上的老应村经受了怎样的战火洗礼?现在的老应村民过得如何?9月3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为了让市民铭记这段历史,9月2日,记者走访老应村,听老人讲述历史,重温抗战故事,展望这个历史名村的美好未来。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见习记者 陈金旭
一个村
历史名村展新颜
9月2日上午9点多,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村委大院内热闹异常。只见搭建在大院中央的舞台上,贴着“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的巨型字幕,台下挤满了村民。“明天是抗战胜利71周年,镇里专门邀请市豫剧团来村里连唱三场大戏,让全村老少爷们高兴高兴。”村支书应小磊告诉记者。
坐在最前面几位脖子里挂着纪念章的老人最为显眼,他们是老应村50年党龄以上的老党员,佩戴的是全省统一发放的纪念章。应小磊告诉记者:“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村民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尤其是这几位老党员,听说今天的庆祝活动以后,早上8点多就搬着凳子来到广场上,和全村老少爷们共同分享抗战胜利的喜悦。”
黑龙潭镇老应村位于黑龙潭镇中西部,辖老应、小应、郭庄、毯子邵、前姚和后姚6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451人,4023亩耕地。双向车道的水泥路宽阔平坦,村金柿、白蜡等绿化树木遍布村内大街小巷,展现新农村面貌的农民画焕然一新……
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老应村先后投入30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6.86公里,对主干道两侧墙体造白12000平方米,制作宣传画960平方米,安装路灯150盏。新栽植金柿、白蜡等绿化树木1500棵,村庄绿化率达50%。记者在村室广场看到,乒乓球台、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应小磊告诉记者,近年老应村翻建村室350平方米,按照基层村室建设标准进行设置,硬化村室广场1000平方米,专门配置了图书室、电脑、电视等充实村级文化书屋。
“铭记历史可以增强我们全体村民的凝聚力。”应小磊说,1944年以来,老应村历代村民始终秉持团结一致的精神,共同创造出今日美丽宜居的“新老应”。
一件事
怒杀日本兵引发“火烧老应”
应银岭在村里做了17年的出纳,他的叔叔应根换曾和村里另外几名村民(现已去世)亲手打死一名日本兵,后来引发“火烧老应”这一历史事件。一言一语中,他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火烧老应”的历史真相。
1944年,郾城、漯河相继沦陷后,到处是一片恐怖气氛。城镇和附近乡村的居民四处逃难,逃往城东北黑龙潭老应村一带者甚多。
当年五月初十上午,驻在平汉路沿线西营村的两名鬼子到老应村逼粮要柴。他们看到刚从县城来避难的姑娘,便兽性大发,强行拉到应广福家进行奸污。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老百姓聚集在麦场打麦子。突然,两个鬼子扛着枪、掂着鸡子朝老应村走来。到村南岔路口,一个鬼子拐向小应村,另一个看到麦场上有几名妇女,便径直走来。几名正在忙碌的妇女见状就往家跑,鬼子紧追不放。
应得昌媳妇刚藏进家中内室,那个鬼子兵也追到堂屋正中间,顺手掀开门帘就往里闯,这时,应得昌的哥哥应得钦正好赶到,一个箭步冲上去连人带枪抱在一起,大声叫喊:“来人呀!”随着喊声,应奉记、应发子、应文奋、应麦岭、应克福、应得清、应丑、应运来、李善堂等一群小伙,立即拿着棒槌、木棍向鬼子打去,没几下,这个鬼子便一命呜呼。应得钦、应文奋等人立即把尸体拉到拐子坑沿,用半截石碾坠住腰,推到坑里。
五月十二黎明,老百姓还在沉睡之中,一队日本鬼子带着大批汉奸包围了老应村。老应村及邻村的男女老幼,还有逃难到这里的亲朋乡邻,除极少数逃出,其余全被赶到村边打麦场上。麦场周围架起了机枪,对被围群众逐个进行拷打,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无一人暴露真情。正在日寇无奈之时,本村大财主应长件(外号大藤黄)来到鬼子跟前献媚。他走到应聚生跟前说:“你知道这事,说出来吧!”鬼子一听说他是知情人,不由分说把应聚生拉出人群,劈头盖脸便打,应聚生誓死不屈。
在麦场上对群众进行审讯的同时,大藤黄和其弟弟二藤黄带着30多个鬼子在东洼地里找尸体,当走到老坟地时,鬼子用枪对准正在浇地的应丑,逼着他说出鬼子尸体下落。应丑不畏强暴,坚持说自己不知道。鬼子一膀子将他扛进井里,用枪对准井口。应丑在井下坚持说:“我是那个村的(指小应村),根本不知道,要枪毙就开枪吧!”话音刚落,残暴的鬼子就往井里填土,眼看就要埋住半个身子,应丑仍然宁死不屈。正在这时,填井的鬼子听说找到了尸体,急忙离去,应丑得以脱险。
之后,日寇放火烧了1300多间民房和已收到场上的2400多亩麦秧。又将200多名男女老幼紧紧聚在一起,架起机枪,准备进行血腥屠杀。恰在这时,有两架飞机从南飞来,在村庄上空盘旋,随之又来十几架飞机,越飞越低,几乎擦住树梢,日寇见状,慌忙开车逃走,数百名群众才幸免于屠杀。
9月2日,在老应村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活动现场,老党员们听得聚精会神。
“当年,日本兵让村里的年轻人就是在这个‘拐子坑’里找同伴尸体。”应银岭告诉记者。
在黑龙潭镇老应村的抗战纪念日画展上,王庆安为村民讲解每一幅画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要把父亲的故事传下去
1944年,黑龙潭老应村发生的怒杀鬼子兵,引火烧老应的故事虽流传了下来,而当年经历此事的人却都不在人世。9月2日,记者几经辗转,采访到了当年亲历此事应运来的儿子应中贤,听他讲述从父亲那里听到的故事。
98岁的应运来今年刚刚去世。提到父亲当年英勇抵抗鬼子的故事,应中贤仍然义愤填膺。1944年,应运来26岁,是村里有名的暴脾气。5月11日,当鬼子在村里逼粮要柴、大发淫威之时,他勇敢站出来,与村里几位年轻小伙一起,用棒槌、木棍把鬼子打死。事后,他们立即把尸体拉到拐子坑沿,用半截石碾坠住腰,推到坑里。
另一名日本兵来老应村寻找被杀死的鬼子时,一进村便看到应运来,一边叫喊着一边用刺刀在地上写字询问他:“见我的日本兵没有?”应运来急中生智,用手比画着告诉日本兵,向东南方向去了,另外两个人则比画着说向东北方向去了。日本兵见他们撒谎,便举枪向应运来戳去。应运来把日本兵的枪一把夺过来扔到了地上,然后翻墙而逃,其余二人也趁此机会拔腿跑掉。当鬼子重新拿起枪时,早已不见了他们的踪影,开了几枪之后,便匆匆走了。应中贤曾问过父亲当时的心情,应运来回答道:“就是想着大不了跟他拼了。”
当天晚上,应运来和应德钦、应清贤等几人商量了一下,为了不让鬼子发现尸体,将尸体从坑里拉出来,抬到东洼抛入一眼浇瓜的水井里,在旁边又挖了一眼新井,把老井填得平平整整。
应中贤告诉记者:“父亲在世时就跟我讲了很多遍,我现在都能清晰地记得每一个细节,就像我亲身经历一样。我会告诉我的儿子、孙子和身边的人,让他们记住这段历史。”
一个人
弘扬老应文化 传承抗战精神
9月2日上午,在黑龙潭镇老应村的抗战纪念日画展上,村干部王庆安为到来的村民介绍每一幅画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由于自己对历史的热爱,王庆安平常没少向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询问当年发生的故事,此次更是主动承担了画展的解说任务。他告诉记者:“我们根据村里长辈描述当时的背景,找画家画了十几张抗日战争纪念画,还收集了一些老农具,又从博物馆收集的当年日本人用过的子弹等。希望能借此机会让大家了解我们村的故事和历史。”王庆安说,村里还有恢复当年旧址,建立爱国教育基地、博物馆和纪念馆的规划。
黑龙潭镇组宣委员田素莉说,目前黑龙镇文化站正在准备写剧本,把当年老应村村民英勇抗日的故事编到戏里,计划明年演出。
党员应贺甲十分热爱书法,他书写了一幅“老应抗日纪念馆”的书法作品,并对村里即将建设的纪念馆充满了期待。他说,希望能早日将村里的这段历史保护起来,好好传承下去。
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