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9月13日 星期

遏制“天价药方” 该如何对症下药


□朱雀丹心

近日,甘肃兰州的刘女士陪同丈夫在静宁路上的一家惠仁堂药店就诊,刘女士发现,在接诊医生开出的处方单上,密密麻麻写着60多种中药,其中不乏西洋参、鹿茸等名贵中药,一共三副药共5000多元。“天价药方”引发了舆论关注,事后,该药店返还了患者全部药费,相关部门也已开出罚单。(《三湘都市报》)

虽然相关部门最终开出了罚单,但是罚单并非针对这份“天价药方”,而是“针对当事医师多点行医尚未报备的情况”的处罚,也就是说,这份5000元的“天价药方”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这显然是令人遗憾和费解的,“天价药方”难道真无药可救吗?

“天价药方”的出现,不仅暴露出当事医生职业素养的缺失,也暴露出相关法规存在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要想真正遏制“天价药方”,首先要找到其滋生和泛滥的原因,唯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为何会出现“天价药方”?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一是受利益驱使,药店将病人购买药品的价格高低与“坐堂医”的绩效工资挂钩。这也就意味着,“坐堂医”开的药方越多越贵,拿的提成或回扣就越多,“坐堂医”成了变相的药品推销员。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坐堂医”为了自身利益,自然多开药、开贵药。

二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天价药方”并没有一个标准,如何认定“天价药方”,并没有详细的标准规定。这就需要积极推广“中药处方点评制度”,建立中药处方评价和“天价处方”认定机制,组织相关专家对开具的处方把脉鉴定,这不仅是遏制“天价药方”的有效手段,也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有效方法,更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顺势之举。

其实,要想遏制“天价药方”并非难事。

首先,必须斩断以药养医的利益链。“坐堂医”利益和药品销售挂钩,很容易导致过度医疗,造成“病态药方”的出现。因此,将“坐堂医”和药品销售分离,从根源杜绝医生多开药、开贵药的可能性尤为重要。

其次,“天价药方”违背医改初衷,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对“天价处方”进行遏制和惩处。唯有从法律层面对“天价药方”进行约束,并通过严惩重罚加上综合治理,才能确保“天价药方”不再出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