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约当地时间9月11日结束的残奥会田径男子1500米T13级比赛中,前四名选手的成绩十分惊人,均超过了里约奥运会上该项目冠军美国运动员森特罗维茨的夺冠成绩3分50秒00。残奥冠军阿尔及利亚选手拉蒂夫巴卡的夺冠成绩为3分48秒29,比赛结束后拉蒂夫巴卡说:“我们前四名都应该获得奥运会金牌。”残疾人运动员们用实力证明,在赛场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里约残奥会田径男子1500米T13级前三名合影。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T13级。按照残奥会对于比赛级别的定义,T13级指的是视力障碍,11级~13级分级标准为:11级指全盲或接近全盲,12级和13级指视力障碍,13级是视力残疾最轻的一级。11级的比赛需领跑员及戴眼罩,12级比赛的选手亦可要求领跑员,而13级则是残疾程度最轻的一级(其实可以理解为超级高度近视)。
当日的里约残奥会田径男子1500米T13级比赛,阿尔及利亚的拉蒂夫·巴卡最终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3分48秒29),这一成绩甚至比在里约奥运会夺得1500米冠军的美国人马修斯·森特罗维茨还要快1.7秒。亚军埃塞尔比亚选手demisse的成绩是3分48秒49,肯尼亚选手亨利以3分49秒59获得季军,第四名的成绩是3分49秒84。
前四名选手的成绩均超过美国运动员森特罗维茨在里约奥运会的夺冠成绩3分50秒00,当时森特罗维茨的夺冠成绩创下了80年以来奥运会男子1500米的最差战绩,仅比女子1500米世界纪录快了百分之七秒(男子1500米的奥运纪录是肯尼亚选手诺厄恩盖尼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创造的3分32秒07,世界纪录是摩洛哥名将奎罗伊在1998年国际田联黄金联赛罗马站创造的3分26秒00)。不过,森特罗维茨虽然成绩差了一些,却成为了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因为这是美国选手在108年之后重夺该项目奥运冠军。
残奥会冠军拉蒂夫巴卡坦言夺冠不易,他表示:“能够获得这枚残奥会奖牌,真的非常不容易。我坚持不懈地努力训练了一年多两年时间,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残奥会T13级的比赛,参赛选手不会借助任何工具,也不会有人陪跑,他们的成绩能超过里约夏奥会冠军的成绩,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我们是不幸,但不代表不行。”在残奥会赛场上,残疾人通过体育非常直观地传递给人们这样的讯息。而现在他们传递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他们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残奥会。
残疾人选手成绩比健全人高其实早就不是个例,最出名的当属德国跳远选手雷姆,不同的是他在赛场借助了义肢。2015年多哈残疾人世锦赛,德国跳远选手雷姆以8.40米成绩夺冠,比英国名将卢瑟福伦敦奥运会夺冠成绩还要多出9厘米。雷姆曾一直非常积极的申请参加里约奥运会的资格,但因无法确定义肢是否对他产生了帮助,所以最终未能成行。
晚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