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老年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9月20日 星期

亲历解放战争 老兵情怀依旧

吕明义老人最爱翻看以前当兵时的老照片。

每一位老者都是一部书,记载着岁月的流转,折射着时代的变迁。细细品味85岁老人吕明义的人生故事,上半部是戎马倥偬的激荡情怀,下半部是传承军魂的深情续写。日前,吕明义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记忆中的军旅岁月,以及军营生活在他身上烙下的印记、他心中难以割舍的军旅情怀。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往事:曾亲历渡江战役

在吕明义老人的记忆中,1948年是他的人生发生重大转变的一年。那时候中原大地烽烟四起,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年少的吕明义那一年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掳掠,幸而又被解放军解救。也就是那一年,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南征北战的革命生涯。

最令吕明义难以忘怀且引以为傲的,是他参与了著名的渡江战役。老人告诉记者:“渡江的时候,我就坐在第一条木船上。我们的队伍斗志昂扬,那种豪情壮志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波涛汹涌的长江水承载着年轻战士的荣耀,他们的热血比江水还要澎湃。在家国面前,即使流血牺牲也无所畏惧。但打仗行军绝不仅凭一腔热血,更有许多吃不尽的苦头。

解放军胜利渡江后,本就一盘散沙的国民党军队更加溃不成军,吕明义随部队不停追着敌人跑。

“那时候几乎天天下雨,身上几乎没有干过,湿衣服穿在身上,很难受,还长满了虱子,奇痒难耐。”吕明义说,“行军时间最长的一次,我们在广西百色一天一夜走了大概200里路,中间连一顿饭都没有吃过。有时候行军途中短暂休息,战士们顾不得取出背包里仅有的两件单衣晾晒,一坐下就睡着了。”

那段峥嵘岁月中的一幕一幕,都成了吕明义难以磨灭的记忆,时至今日,他还会对年轻人提起这些,不是炫耀资本,而是告诫年轻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晚年:离休后热心服务群众

1969年,吕明义所在的部队调防四川,直到1978年复员,他都驻守在祖国的西南。复员后,吕明义进入漯河卷烟厂工作。从部队到地方,吕明义积极适应身份的转变,但不变的是他身上优良的作风。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直到1990年离休后,他还继续为服务群众而辛勤操劳。

离休后,吕明义到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继续发光发热。“不能为国家和企业做什么贡献了,就趁着还能走得动路,多关心关心老年人和孩子们的生活,我自己也觉得很充实。”吕明义说。

从厂里的领导到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吕明义的“官”越做越小,但他管的事可一点不少。他组织老年人搞运动会,把老同志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切磋书画;他带领孩子们参观游览漯河的名胜古迹,给他们讲述革命史;一有闲暇,他还和球友们一起打打门球,锻炼身体。

在社区,邻里们有了纠纷也会找吕明义调解。“比起两军打仗,邻里间的纠纷实在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小事也关系到大家伙儿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所以不解决不行。”吕明义说。这位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老人,苦口婆心地周旋于家长里短中,热心帮助邻里们调解纠纷。

传承:树立良好家风

吕明义婚后不久便参了军,在此后的十年里,他与妻子柴秀莲很少见面,军营里的漫漫长夜,他把思念化作保家卫国的决心。

吕明义和老伴一生育有三女一子,儿子不幸亡故,三个女儿如今时时陪伴在他们身旁。“我和老伴现在身体都不好,三个女儿轮流来照看我们。孩子们都很孝顺,倒是我这个做父亲的在她们小时候付出不够。”吕明义对记者感叹道。虽说老人心中有些遗憾,但在女儿们心中,父亲言传身教,给她们的人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58岁的大女儿吕胜华告诉记者:“父亲年轻时候忙于工作,但并不是不关心我们。我从小在部队营房长大,有一次弟弟住院,母亲去医院陪护,父亲就在夜间训练时带着我到靶场打靶,那样的生活培养了我坚毅的品格。后来我也参了军,这都离不开父亲的教育和影响。”

在家里,吕明义经常给孙子、重孙辈讲述部队的优良作风,讲他们进驻南昌时如何不惊动百姓,如何睡在百姓的屋檐外。把真实的经历作为孩子们的成长故事,通过这种传承,吕明义树立了自己的家风。

如今,吕明义老人还在继续书写他的人生故事,如同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一样,他的故事将成为后辈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