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 辉 实习生 李博昊)“她在我们病房已经6个多月了,始终未见亲属露面。我们费尽周折也联系不上她的家属。”9月26日上午,市三院外科的医护人员们提起病房里的一名女患者直挠头,“她现在清醒了,已经符合出院条件,但搞不清她叫啥住哪,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悬:抢救9天保住一条命
今年3月9日,市三院急诊科接到市120急救中心的电话:一名女子摔沟里了。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得知拨打急救电话的是一名捡破烂的。
“当时这名女子头上是血,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市三院急诊科韩医生说,经诊断,该女子出现脑内出血、胸椎骨折,以及脊髓损伤等症状,十分危急,被送进了重症监护病房。
当时,该女子没有家属陪护。怎么办?“救人要紧!”关键时刻,医院领导发了话。
“幸亏抢救及时,否则她就没命了。”韩医生说,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9天,这名女子的命保住了。后来,女子被转至普通病房。现在,她已经清醒,但因高位截瘫,双腿不能行动。
赞:医生护士轮流照顾她
昨日上午,记者走进市三院外科病房,看到护士正在给这名女子做护理。
“她的亲属一直没有露面,医生护士轮流照顾她的吃喝拉撒。”外科护士长龚晓华告诉记者。
“她的一日三餐,包子、菜角、豆浆、稀饭、面条、鸡蛋汤,都是我们护士喂给她。”龚晓华说,“由于她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护士们每天为她翻身、拍背,还为他洗头、洗脚、剪指甲。”
“救死扶伤是医院的天职。”昨日,市三院的领导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仅医疗费他们就已垫支10余万元。
难:姓名和住址说不清
她是谁?家在哪里?韩医生告诉记者,当时那名捡破烂的人说,这名女子是他“捡”的,跟着他一起捡破烂,后因翻车摔伤。
“捡破烂的人一看女子住进重症监护室就离开了,没再露过面。”韩医生说。
“你叫什么?老家在哪儿?” 昨日,在病房,记者问。该女子说,她叫乔丽(音)。
由于该女子不是本地口音,记者问了几遍也没问清楚她家在哪儿。可是,当记者问她“想不想回家”时,她连说了几声“想、想”。
“她已经符合出院条件。她总不能一直待在我们这儿,毕竟医院不是养老院。”院方有关人士说,遇到急难险重的病患,医院往往会开辟“绿色通道”,不计成本、全力救治。然而,像这种病人,医院也犯难:管,需要成本,无人报销;弃,与医者仁心的医德相悖。
院方有关人士说,是管还是弃,医院左右为难。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齐心合力破解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