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窑洞庭院,梨树果实挂满枝。73岁的李文俊爬上梯子开始采摘梨树上饱满的果实。这个身板硬朗的老人,因生性活泼、性格开朗,在乡亲们眼里就是十足的“老顽童”。
“老顽童”是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悦乐镇鸭洼村农民,同时也是华池县华大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人、庆阳恺森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就是这个与乡亲打成一片的“老顽童”,除了自己通过育苗种树发家致富之外,还带领3个村300多户农民通过改粮种树、苗木培育、优化树种开拓市场,不仅绿化了家园,还携手做到脱贫致富,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绿色梦”。
转换种植 获得成功
“经过我的试验,种树要比种粮食划算。”李文俊算了笔账,在当地种玉米,1亩地一年下来只有千元左右的收入,而栽树育苗的收入,1亩地可以达到每年1万元以上。“除去成本,纯收入也能达到六七千元钱。”李文俊说。
作为革命老区,地处甘肃和陕西两省交界的华池县,长期以来因历史、地理、气候等多种原因,一直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当地农民靠天吃饭,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年轻时曾走南闯北的李文俊2007年将自家5亩土地平整“换代”,尝试将粮食作物改种颇受市场欢迎的油松、柏树等绿化树种,并获得成功。“由于我们这儿黄土粘性好、树苗成活率高,适宜北方气候,当年我就把树苗卖到了北京、天津等地。”李文俊说。
随着育苗种树的成功,李文俊一家迅速摆脱了原本较为窘迫的生活。通过承包荒山、土地租赁和流转等方式,到了2012年,李文俊的苗木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市场行情一路看好。
先富起来 带动大家
“一家富不算富,我想让周围的人也像我一样,富起来。”李文俊说。
在李文俊的带领下,2013年10月,华池县华大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顺势成立,第一批入社的农民就包括了鸭洼、河东等3个村的278户农民。2015年8月,合作社进一步升级,变身为庆阳恺森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育苗种树近10万亩,当地“入伙”的300多户农民就此“抱团发展”,受益匪浅。
“多亏老李带头,我家5口人才过上好日子。”鸭洼村“入伙”农民李文博满怀谢意地说道。
在当地林业部门的大力帮扶下,目前像李文俊一样联合农民成立种植合作社、种植公司的集体经济组织已遍布华池县15个乡镇,近40万亩各种苗木茁壮成长于当地的黄土垄中,一派欣欣向荣。
“我的认识是这样的,树多了、植被好了、气候好了、空气好了,雾霾也就减少了。”李文俊执着如昔,“我就想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青山、绿水和蓝天。”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