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璞玉,父母要用心雕琢,对于孩子来说,在小学阶段应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还要有进取心。”尹丹丹是八岁孩子刁奥寒的妈妈,也是市区一所学校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她有怎样的育儿感悟,孩子又有哪些成长故事?10月18日,记者来到这个家庭,对他们进行采访。
□文/图 本报记者 陶小敏
八岁的刁奥寒平时喜欢体育运动。
生活中父母分工明确
刁奥寒是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他聪明活泼,又多才多艺,尤其是英语成绩每次都在班里数一数二,口语表达也很棒。此外,小家伙还会演奏钢琴、喜欢画画、习练武术等。而在同样是老师的爸爸妈妈眼中,刁奥寒却是个普通的孩子,他们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要想优秀,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的作用。在生活中,更是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给孩子做好引导。
尹丹丹告诉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她和孩子爸爸有明确的分工。如,孩子爸爸擅长辅导作文写作,而她擅长作文批改,两人就讲好作文辅导由爸爸做,而批改作业就由妈妈来;爸爸喜欢运动,妈妈喜欢待在家里,平时主要由爸爸带孩子户外爬山、练习武术、进行体育运动等,妈妈则主要陪孩子在家做科学益智小游戏、陪孩子练琴等;爸爸经常早起给孩子做饭并带孩子外出锻炼,妈妈则负责晚上下班带孩子回家……“其实父母两个人一起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会让孩子发展得更全面,这点孩子爸爸做得很好。”尹丹丹说。
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优秀得不得了,其实他们不知道,比自己孩子优秀的孩子太多,自己孩子身上也有一些缺点是需要改正的。”尹丹丹告诉记者,正是由于自己的教师身份,她能够看到很多不同的孩子,她认为,自己的儿子不算最聪明的,也有些调皮,但她和孩子爸爸达成共识,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小学阶段养好习惯了,以后就省事了。”
在爸爸妈妈的共同参与和关爱下,刁奥寒现在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也不用妈妈再提醒。“吃过晚饭后,很自觉地就会去练钢琴了。”尹丹丹说,让孩子养成习惯的过程也是自己和孩子爸爸逐渐放手的过程,刚开始她跟孩子并排坐在钢琴旁看孩子弹,再后来她坐在稍远处的沙发上听孩子弹,到现在她忙自己的事情不用管孩子,孩子就在钢琴旁自觉认真地弹奏。“首先,他喜欢弹钢琴,然后他养成了习惯。”尹丹丹说,在生活里,不管是画画还是武术,都是孩子自己喜欢之后,她和孩子爸爸才进行积极引导的。
“他喜欢什么,他想到哪玩,他想怎么做,都尊重他的意见。”尹丹丹说,生活中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和承担选择后果的意识,例如买玩具,一次只能买一个,让孩子学会取舍。
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和意见
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尹丹丹和丈夫主要起引导的作用,但她告诉记者,她和孩子的爸爸同时也很重视听取儿子的声音。
尹丹丹表示,她认为每个孩子都具备一些特质,如有些孩子天生比较调皮,有些就比较听话。这些特质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尽管性格不同,但每个孩子其实都可以养成良好的个性。她不认为放任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不进行引导就是好,她认为,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可能更健康,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尊重孩子,多倾听孩子的声音和意见是她和丈夫一直以来坚持做的事情。对于孩子的要求,她说自己向来当成大事情认真对待,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一定尽量满足,不合理要求则跟孩子好好谈心;而孩子提出家长在教育方面的问题时,自己也会虚心接受,并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孩子也是家长的老师,多听听他的声音,才能跟孩子一起进步。”尹丹丹说,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做得不太好,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但跟儿子在一起,看着他慢慢长大,是一家人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