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小记者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11月3日 星期
——访漯河日报社少儿书画院教师孟祥飞
让孩子在创作中释放天性


□文/图 见习记者 陈金旭

画着脸谱的精致面具、废旧啤酒瓶改造的花瓶、麻绳绕成的创意灯罩……虽说是绘画教室,但除了画作,还有不少手工创意制品。这些都是孟祥飞和少儿书画院的学生们共同努力创造出的作品。10月31日,记者在新闻大厦六楼见到了孟祥飞,与他分享了关于少儿启蒙绘画的一些想法。

从小展现绘画天赋

1989年出生的孟祥飞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五年的少儿启蒙绘画的教学经验。虽然他大学学习的是油画专业,但孟祥飞的穿着打扮并不特立独行,一副眼镜更是显得他温文尔雅。

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孟祥飞,从上大二开始就做绘画老师。在校期间,他的雕塑作品被河南大学收藏,绘画作品多次在省级展览中获奖。2014年他毕业后,经朋友介绍去一所学校担任美术老师。目前,又自己开了一间工作室,主要从事少儿绘画启蒙方面的工作。

5岁的时候,孟祥飞就开始拿着彩笔到处乱画,有些“画作”创意十足。家长认为,他十分有绘画天赋,便让他上美术班,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没想到竟学得有模有样。上小学后,孟祥飞开始参加各种画展和手工大赛,奖状已经积攒了厚厚一沓。“现在回想起来,好像真的是获得了很多美术类的奖状,学习方面的奖状则相对来说少一些。”孟祥飞笑着说。

曾在中央美院“充电”

毕业后,孟祥飞踏入中央美院的校门,成为了一名插班生。“我大概是2014年下半年去的,断断续续学习了一年。上课的时候听老师们授课感觉十分新奇,很多东西到现在都对我影响很大。”孟祥飞告诉记者,到现在,他都没有停止学习。教学闲暇之余,他经常在网上搜索一些绘画、教育和艺术方面的资料,拿去跟艺术界的老师们学习探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坚持给自己“充电”。

孟祥飞告诉记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一般思维都特别开阔,用色也十分大胆。”孟祥飞说,“比如,在小孩子的画作中可能会出现鱼在树上游的情景。在他们的思维里,鱼可能是在天上游的,也可能是在树上游的,十分有创意。”

尝试开设多种课程

纸版印画、筷子桌椅模型、海藻泥粘画、树叶印画……孟祥飞拿着课程表向记者介绍:“我们每个月都会安排不同的课程,与一般的绘画班不同,我们愿意让孩子尝试多种创作手法和材料。”

在已经开设过的课程中,泥塑课是最受小孩子喜爱的。一团团泥巴,在孩子们的手中被捏成各种形状,大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渴望创造的好奇心。“课程的多样性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感兴趣,愿意去做。”孟祥飞说,“还有很多课程是需要分组的,三四个人一起做,让孩子们互相商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允许孩子天马行空地想象

“孩子的想象是天马行空的,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家长的思维也应该开阔起来,有些创作不一定是表现在纸上,有可能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想法。”正是这种对孩子的了解和对艺术的理解,让孟祥飞在少儿绘画启蒙方面越来越得心应手,他辅导的学生在各项大赛中多次获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家长的教育意识也提高了。“有的孩子在纸上画了几个圈。有些妈妈就会引导孩子,问孩子画的是什么?听到孩子的想法后,还会鼓励孩子,让孩子再接再厉。”孟祥飞认为,这样引导孩子更有利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

地址:漯河市淞江新区新闻大厦601室小记者部

电话:6660055 13781731073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