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栩姿给妈妈“讲课”。
每天早上,当别的小朋友还在父母一遍遍的催促声中不情愿地起床时,6岁的王栩姿已经高高兴兴地坐在饭桌前,急着吃完饭去上学。“这个孩子有很强的求知欲,性格活泼开朗,这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王栩姿的老师给出了这样的评价。11月1日,记者来到市区金江路一小区王栩姿的家里,听她的父母讲述和孩子之间的成长故事。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寓教于乐 常给孩子鼓励
在王栩姿家里,进门就能看到一块带支架的黑板,上面贴着一些写有汉字的纸片。“这是给她打印的汉字,因为孩子现在正在认字,贴在这里便于她加深认识。”王栩姿的妈妈赵方方说,在孩子学习方面,夫妻俩常会想一些办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是他们想到的一个让孩子温习功课的好方法,让孩子当老师,给家长讲课。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王栩姿的爸爸王峰关注比较多。“在教育孩子时方法很重要,如果你对孩子说你今天都学了什么啊,孩子是不乐意跟你说的,即使说了有时候也是一语带过,而我们想到这个办法,让她当老师,我们扮演学生,她每天回来就很高兴地把一天学的东西给我们讲一遍,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她对一天所学的知识温习一遍,另一方面增加她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王峰说。在他看来,培养孩子需要七分哄三分吓,七分哄主要是家长要在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方面多想办法,多鼓励孩子;三分吓主要是在孩子自律性比较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适当的管教和引导。
带孩子旅游 感知外面的世界
在赵方方的手机相册里,存得最多的就是一家三口出去旅游的照片。
“孩子没出生的时候,我们也不常出去,有了孩子之后想着让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不同的风景,这几年我们经常到全国各地去转转。”看着照片里从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抱着到现在自己独立的身影,赵方方感慨地说,他们去过西安、深圳、珠海、香港等许多城市,但是旅游不只是到处走着去玩,最主要的是让孩子感知这个世界,并在旅行当中教会她一些知识。今年暑假,他们一家三口到北京,看到了天安门,王栩姿听父母讲了毛主席的故事,对这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后,他们又来到清华大学校园内,一边走着看着一边听爸爸妈妈一路的讲解,小小的王栩姿也感受了校园内浓浓的学习氛围。
“旅行让她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风景,也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有时候我累了她就会像个小大人一样照顾我,帮我做一些事情,让我多休息休息。”赵方方笑着说。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尽心陪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王峰和妻子扮演者不同的角色,爸爸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妈妈主要负责生活方面,但夫妻两人共同的观点就是,孩子需要家长的关注和陪伴。“只要孩子在家,我家的电视基本上都没开过。平时我都是趁孩子不在家的时候把家务活儿干完,等孩子回来就是专心陪孩子,不会一边做家务一边让她写作业。”赵方方说。
在王栩姿家里,空调上、墙上、柜子上……到处都贴着写有汉语拼音的纸片。“之前闺女没学过拼音,进入小学刚开始学不懂,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我就在家到处都贴上拼音教她,让她加深印象。”赵方方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在王栩姿四岁多的时候,当她看到别的孩子弹出的钢琴曲那么动听她就也想学,就给她报了个兴趣班,学了一段时间一直学不好,老师说这孩子在这方面资质太差,一直学不会,估计坚持不了多久。听到这话,王峰心想,既然女儿喜欢钢琴愿意学,就陪她帮助她共同坚持下去。于是,夫妻俩买来书籍自己学习摸索,遇到不会的就上网查询或者请教老师,两个人学会了再教女儿。“毕竟自己的孩子自己了解,她哪部分做得不好我们都知道,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王峰说,如今女儿已经六岁了,在钢琴学习方面早已不需要他们的指导,对钢琴的兴趣仍然浓厚,成了她的一项很重要的课余爱好。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引导,养成好的习惯是最重要的。”王峰说,孩子需要父母用心用爱去呵护,他们要和孩子一起进步,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