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漯河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

记忆中的漯河啥样 让镜头告诉你
摄影师用相机记录漯河30年变化 组图《城市记忆》火爆朋友圈

1991年1月,漯河火车站。

1988年4月,滨河路街景。

1992年2月,受降路农贸市场。

1996年5月,老街百货大楼。

□本报记者 郝河庆

1986年时,市区人民路与交通路是什么场景?1992年时,受降路农贸市场有你的身影吗?1996年的市区老街百货大楼能唤醒你的记忆吗?……11月9日,网友“沙澧晨曦”编发的《城市记忆》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网友“沙澧晨曦”在网文中写道:“30年是一个轮回的终点,更是新的起点。当我们站在这个起点回望过去,会平生许多感慨,过去的一幕幕会在脑海浮现。这组照片用纪实的手法,从一个百姓视角,记录了漯河30年来破茧成蝶的美丽蜕变过程,较清晰地勾勒出了漯河30年发展进步的脉络。”

《城市记忆》记录漯河变化

网友“沙澧晨曦”50多岁,是土生土长的漯河人,他不愿透露真实姓名。他从小酷爱摄影,如今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14年,他从历时8年拍摄的1万余幅照片中精选230余幅收录成的摄影画册《南街村》,荣获第14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图书类最高奖“凤凰卫视优秀摄影画册奖”。

“作为漯河人,宣传家乡美,用相机去记录时代,是应有的责任。”网友“沙澧晨曦”说,今年适逢漯河建省辖市30周年,作为一个摄影家,用镜头展现漯河30年的沧桑巨变,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激情,他感到很有意义。

此次他编辑的《城市记忆》摄影组图,是从30年来的摄影作品中,每年精心挑选一幅组成。

记者注意到,网友“沙澧晨曦”在微信朋友圈中的编发这组《城市记忆》,与此前网络上的漯河老照片不同,很多照片都是首次出现在网民视野中。其中,有反映城市面貌的:1986年市区人民路与交通交叉口街景、1987年市区人民东路街景、1988年滨河路街景等;有记录城市消失的建筑物:1996年老街百货大楼、2013年滨河路海员俱乐部、2014年市冶金厂大门等。

此外,1989年的沙澧河交汇处、1990年的沙河浮桥、2000年的沙澧河洪水等,都记录了沙澧两岸原来的自然景象。2004年双汇广场跳拉丁舞的儿童、2005年滨河路河堤上戏曲爱好者的演出、2006年参加冬泳运动的爱好者展现了城市人文特色。2008年太行山路沙河大桥的建设工地、2010年漯河医专新校区的现场施工以及2011年漯河西客站的建设,讲述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城市记忆》火爆朋友圈

11月9日12时许,网友“沙澧晨曦”将这组照片在微信上分享之后,立刻在朋友圈火爆起来。记者注意到,两三个小时内,微信朋友圈的阅读量已经高达6468人,有115名网友点赞。“看到1997年顺河街的街景时,太亲切了!照片上的建筑物早已消失了,当年我家就在旁边的过道里居住。”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贾东发表评论说。网友“清然”表示:“看到昔日的城市面貌,唤醒了我的童年记忆。”网友“平安”说:“1990年的沙河浮桥给我太多的回忆,那时刚参加工作的我每天必走!”网友“任意天下”留言时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老朋友们怀怀旧,小朋友们开开眼!”

记者看到,在诸多的网友点赞中,也不乏我市的一些摄影专家和爱好者。市网络新媒体联谊会会长石铁军在留言中说:“真正的漯河影人担当!”本报摄影记者赵红军看后表示,纪实摄影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这组照片,拍摄得非常专业,照片中的人物场景角度独特,特别是其中人物的镜头记录,从服装、表情、动作都很自然,非常难得。“这是一组由影像编织的时光碎片,照片中的大部分场景今天已不复存在,正因为如此照片才显的弥足珍贵。”资深摄影发烧友“最爱摄影”表示说。

事件

采访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