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

创文明城市 建美好家园


(上接07版)

推进志愿服务 营造社会风尚

一定意义上讲,志愿服务的发展程度可以体现出城市的文明程度。我市在志愿服务方面投入了不懈的努力,得到了越来越多志愿者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我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志愿服务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广大志愿者用无私的付出打造了一道亮丽的城市文明风景线。

一方面,通过调动社会广泛参与,我市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注册志愿者17.6万人、团队970个,建成88个“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推行志愿服务“星级认定”,实行志愿服务公益活动项目管理;全市志愿服务者积极参与文明宣讲、入户调查和文明出行劝导活动,各级道德模范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业发挥了示范作用,道德模范宣讲团参加了由市里组织的“两城同创”百姓宣讲队,深入市、县区街道和社区开展宣讲巡演活动;在全市开展“最美志愿者”和“最佳志愿服务团队”评选,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倡导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推动社会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在全市营造出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

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了“‘两城同创’我先行 聚力点亮微心愿”全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全民阅读 用爱共圆读书梦”微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做志愿表率 为党旗增辉——全市党员志愿者进社区集中服务月”活动、文明交通劝导和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全民敬老公益活动,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打造全民公益,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活动开展中来,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此外,志愿服务还带动了市民素质的提高,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公共场所不乱丢垃圾这样的文明行为比比皆是,拾金不昧等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屡见不鲜。

召陵区实验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清明祭先烈活动。

加强廉政建设 弘扬清风正气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作为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践行价值观、敬业做表率”主题创建活动,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在主题创建活动中,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开展了以“敬业做表率”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各级窗口单位开展了“践行价值观、争创雷锋岗”主题活动和“文明服务标兵”“文明示范窗口”评选推荐活动,共命名了43个“漯河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 43名为“漯河市文明服务标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紧密结合职能,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融入到“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当中。

一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使廉洁、诚信、勤俭、守法等道德观念成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气。通过加强公益广告宣传,打造了一批优秀廉政文化公益广告,在主干道、车站、广场公园、建筑围挡等地张贴,利用大型电子屏幕播发优秀廉政文化广告,释放廉政文化正能量。

二是把廉政文化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将廉政文化进基层的要求纳入到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6月份台账中,突出先进思想和廉政文化内涵,使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家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参与中自觉增强廉洁意识。把廉洁要求寓于村民公约、乡规民约和行业规范中,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三是将廉政文化建设与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相结合,要求各级文明单位在道德讲堂、巡讲中,突出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政文化资源,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诵读廉政名言、廉政故事。大力弘扬以廉立身、以廉治家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注未成年人 提高道德修养

未成年人作为需要社会保护和关爱的特殊群体,应当从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受益,反过来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为城市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市在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始终不遗余力,注重教育与实践并重,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我市围绕“我们的节日”开展了主题鲜明的活动。一是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祭祀英烈,抒发爱国之情,各学校组织学生就近就便到革命战争纪念地、重大战役发生地或烈士陵园、烈士墓地祭扫、献花和宣誓。二是组织了漯河市第十二届“过端午佳节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集中诵读活动举行,主会场设在舞阳县,全市34万中小学生参加了各县区及市直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三是开展“七一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和优秀童谣征集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学唱传唱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中国梦的优秀歌曲,创作童谣。

在美德少年评比活动中,全市42名品学兼优的青少年被各县(区)文明办和市直各学校推荐为漯河市美德少年候选人,经评委会评审,共评选出20名漯河市“美德少年”,并进行了表彰奖励。其中4名青少年被推荐位河南省第八届美德少年候选人,漯河市高级中学宋泽宇同学光荣的被评选为河南省第八届美德少年。

通过开展“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了解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学习党史、国史和英模事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依托城乡学校建成各级各类少年宫200多个。

我市举行的重阳敬老活动。

围绕基层创建 打牢群众基础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切工作都应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我市在创建工作中,紧紧围绕基层,打牢基础,持续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

一是强化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在全市社区中组织“践行价值观、友善在社区”六项专题活动(建设学习、连心、文化、互助、争先、宜居家园),同时开展“千名干部进社区”活动,采取市、区单位分包社区的办法,组织干部到社区开展创建知识宣讲和文艺演出活动。

二是以村为重点,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大力建设农村文化广场,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数百个农村文化广场。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涌现出“舞台艺术送农民”、“千名专家下基层”、“科普惠农进百村”服务工程等特色品牌。各级组织“党员志愿者”由送文化下乡转变为种文化在乡,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1000多个行政村开展“幸福漯河健康舞”、“幸福漯河梨园情”等公益培训活动,积极培养基层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长期定点进行培训、开展活动,使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是持续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教育,整合妇联、教育、关工委以及基层社区各方面资源,开展了漯河市“十佳”乡村好媳妇、最美军嫂、清廉持家家庭、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树立了赵伏妮家庭、王淑贞家庭以及黄玉莲、周丽等一大批家庭典型和优秀女性。在全市开展“家风文化进基层”活动,倡导干部职工和村村户户在读经典、写家风、晒家训过程中,传承全民守礼的文化基因。把孝道教育作为农村全民守礼行动的核心内容,具体落实到孝亲感恩“五个一”:每天一个问候,每周看望一次老人,每月陪老人进行一次户外活动,每年为老人体检一次,为老人生日煮一碗长寿面。把建好家风好家训与“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

志愿者郭丽丹为环卫工送上爱心粥。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