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吴艳敏
11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双汇路召陵城管便民服务中心,殷绍辉正在给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讲解流程。对于前来咨询业务的市民来说,殷绍辉都会耐心给市民讲解。
自漯河市开展两城同创活动以来,身为城管办副主任,他身先士卒,每天天不亮就在辖区的道路上巡查。
治理城市“脏、乱、差”这个老大难问题,占道经营的“城市牛皮癣”现象以及违章广告,牌匾的乱贴乱挂,殷绍辉可谓费尽了心思。特别是在迎检过程中,他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从早晨6点出发巡查,直到晚上11点左右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双休日和节假日对他来说几乎不存在,繁重工作使他落下腰疼病、头痛病,但他不言苦说累、默默无闻地工作。
截至2016年10月底,共清理乱扯乱挂行为81起;乱贴乱画行为130起,乱堆乱放行为61起,规范非机动车摆放203处,清理其他有碍市容的行为53起。查处沿路商户乱倒垃圾行为19起,非法营运摩的54辆,清理出店经营45起,占道经营60起。他的努力,使辖区内市容市貌有了极大的改观,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做出了贡献。
(下转10版)
殷绍辉正在给办理业务的市民讲解工作流程。
编者按:
为推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攻坚突破取得更大成效,近日,市委组织部在重点工作攻坚一线开展“火线比贡献、攻坚争先锋”活动,树立榜样,激励先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掀起重点工作攻坚突破高潮。开展“争当攻坚标兵和攻坚突击队”“我为攻坚献良策”“晒工作比成效”等活动,搭建工作信息平台,实行“周通报、月评比、季总结”,对表现优秀、工作成绩突出的进行通报表扬,对不能胜任工作或不遵守纪律且造成一定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调整,并严肃追究责任。同时,根据日常考核和“周通报、月评比、季总结”情况,每月评选“星级个人”“红旗单位”,每季度评选“攻坚先锋”“攻坚先锋队”,活动结束后表彰“十佳攻坚先锋”“十佳攻坚先锋队”“建言献策奖”。今天刊发的是评选出的10月份攻坚创建之星和红旗单位。
10月份创建攻坚之星和红旗单位
黄卫民:为两城同创鼓与呼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艳彬 实习生 刘 一
在两城同创攻坚冲刺阶段,市两城同创指挥部办公室宣传处副处长黄卫民为做好两城同创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经常奔波于各家媒体之间,做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全覆盖,两城同创宣传长流水不断线。为搞好社会宣传,专门下发通知,利用大型户外广告、大型LED屏、宣传栏、公交站牌、电子屏幕、公交车身、出租车LED屏、路名牌、建筑围挡等形式宣传两城同创,并认真搞好督导落实,达到随处可见。对热心网友反映的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衔接,促成问题的解决。
他还组织开展了“市民看创卫”系列集中采访活动,组织拍摄《环卫工的一天》《市政排水工的一天》等13部两城同创系列电视专题片,在漯河电视台连续播出一周,在微博微信上宣传,收到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他撰写了三万多字的宣传两城同创的文章在媒体刊发,如《创卫让城市更精彩——漯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走笔》《动力 来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市“七小”行业整治综述》《城市应该有城市的模样》等。
黄为民查看公交站牌两城同创宣传栏。
王雪刚:坚守一线擦亮城市窗口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海防 实习生 何之源
2015年10月底,王雪刚担任市城建监察支队火车站广场大队大队长。他每天早晨6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两城同创起早贪黑,担任大队长不到一年时间,辖区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火车站广场大队的辖区内,出店经营、占道经营问题严重。6月初,广场大队决定出重拳进行整治。在王雪刚的带领下,广场大队首先对辖区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之后,为每位商户发放告知通知单,部分商户不再出店经营、不再占道经营。经过半个月的整治,辖区内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现象已不复存在。为了巩固整治成果,王雪刚带领队员每天进行巡查,从不间断。
火车站、汽车站的保洁工作并不属于火车站广场大队的职责范围,但是为了两城同创,王雪刚与环卫部门、火车站、汽车站建立清扫保洁联动机制,每天带领队员对火车站、汽车站清扫保洁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与火车站、汽车站负责人联系,进行整改。
火车站广场大队大队长王雪刚。
谌飞:一心扑在创建工作中
□文/图 本报记者 吴艳敏
谌飞,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城同创办办公室副主任,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他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放弃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时间,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
在重点行业整治方面,谌飞认真排查,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该区“七小”行业整改工作。截至目前,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七小行业(包括城中村)475家,达标率为70%。并且加大建筑工地管理,施工场地围墙悬挂安全、创建标语。并设排水明沟,设置车辆清洁水管,施工场地全部硬化处理,材料堆放井然、干净整洁。
在经营秩序整治方面,谌飞就走访香山路夜市,积极查看夜市整治情况。杜绝有烟烧烤问题反弹,加大流动摊贩及占道经营清理力度,在金山路南段根据需要设立便民服务摊群,引导流动摊贩进入摊群地点有序经营。截至目前,解放路、衡山路、金山路占道经营已经全部取缔。
谌飞(左)和同事在商讨工作。
张巧红:创建工作大忙人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海防 实习生 何之源
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城建环保办,一提起张巧红,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个大忙人。张巧红负责辖区两城同创相关工作、数字化网络平台、“双违”、环境保护等多项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往往一项工作没有完成,其他工作就接踵而至,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同时,还要协助镇里创建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
工作一年多以来,张巧红共参与纠正占道经营400多起,清理城中村主次干道、镇区垃圾、秸秆、杂物等300余处,拆除、规范广告130多处,整治再生资源回收点两处,处理数字化平台案件1500多件,被该区采用的信息稿件30篇。
在治理违栽违建方面,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坚持巡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双违”整治以来,共参与集中行动38次,共拆除违建面积19555平方米,清理违栽苗木330多亩,清除违建大棚7个,参与协助征地拆迁土地300多亩、拆除房屋700平方米。
张巧红劝离占道经营商贩。
崔冬:全力以赴治理扬尘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艳彬 实习生 刘 一
11月10日,漯河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副主任崔冬还像往常一样,头戴安全帽,奔走于各个建筑工地,检查他们的扬尘治理设施。
今年5月,全市建设工程施工扬尘集中整治动员大会召开后,按照市扬尘办工作部署,崔冬承担区管29个建筑工地和市区15家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扬尘治理督查工作。建筑工地相对分散,特别是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分散在各乡,崔冬一天跑下来都要加班加点,工作中他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始终战斗在扬尘治理一线。他深入各工地和企业,短时间内摸清和掌握了各单位情况。为更好地工作,崔冬和其他同志研读扬尘治理的规定,编印了扬尘治理宣传手册,先后发放扬尘治理宣传手册300余册,约谈推进缓慢企业负责人36人次,通报各区扬尘治理不达标问题109项,并明确整改标准,限期整改到位。通过一系列督查措施,目前,除3个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和2家建筑工地停业整改,其他27个建筑工地和12家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按照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标准全部达标。
崔冬检查建筑工地防尘覆盖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