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麓棣
近日,网友“老白干”在微信朋友圈发消息说:“前几天经过金山路与黄河路交叉口时,有位老人站在马路中间拦车要钱,不给就不走,最后没有办法,给了他一块钱,但是他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
网友“大鼻子”:不仅是金山路,像湘江路、交通路、黄河路,等红绿灯时,常见有人在机动车道上乞讨。
网友“小新”:他们会站在车窗边一个劲儿地鞠躬,眼睛盯着你,感觉就像是,你要不给钱,就不让你走。
网友“天天见”:我遇到过一名乞讨者,先走到车前,帮我把引擎盖与车玻璃之间缝隙处的落叶拿掉,然后再敲玻璃要钱,让你都不好意思不给。
11月14日,记者来到湘江路与泰山路交叉口处时,看到一位40多岁的男子正在机动车道上乞讨。他背着一个灰色背包,左手拿着乞讨来的钱,右胳膊拄着拐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等红灯亮起,车辆停稳后,乞讨者便到等待通行的车辆前,挨个敲窗,然后不停向司机鞠躬,嘴里念叨着什么,向人讨钱。
记者注意到,这名乞讨者虽然腿脚不好,但走起路来并不慢,来回穿梭于机动车道上,且不停地变换车道,非常危险。记者观察了5分钟,等候红灯的车辆不下20辆,有几名司机给了钱,也有司机见乞讨者过来,赶紧关上车窗佯装看不见,或用手势表示“没钱”。
“一到红灯,他们就上来了,有时不给钱他们就一直黏着,非常烦人”司机孙先生说,“他们这样穿行在机动车道上,非常危险,司机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撞到他们,如果真出了事故,谁来负责?”
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在机动车道上行乞的情况也不是出现一天两天了,相关部门应当行动起来,治理这些“马路乞丐”,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原帖
跟帖
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