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

开发沙澧河 建设宜居城


沙澧河是漯河人民的母亲河,是漯河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漯河城市的魅力和特色所在。打造美丽的沙澧风光,构建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是祖祖辈辈漯河人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如今,这一梦想已变成现实。沙澧河沿岸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长廊、风景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漯河的人居环境、城市形象和品位得到了极大提升。城在水中、水中绿中、人在画中的靓丽风景,不但让漯河人民体会到了宜居城市的美好,更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了漯河的魅力。

【决策】

为梦想描绘蓝图

沙河、澧河穿城而过,在市区交汇,是漯河的一大特色,是我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沙澧河的开发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市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沙澧河风景浏览区规划设计》,对两河中心区段进行了绿化、美化,建设了一批沿河游园,初现了滨河城市特色。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一五”开局之后,市委、市政府将沙澧河开发建设提高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向全市人民承诺办好的18件实事之一;市四届人大八次会议将其作为2006年唯一的一件议案;市政协组织委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为确保沙澧河开发建设的高起点、高品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工程的规划设计通过国际招标,由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沙澧河城市设计导则,由北京北林地景规划设计院承担景观设计。景观定位是以水为体、以河为脉、以绿为美、以文为魂,充分挖掘沙澧河弯曲多变的自然资源和漯河深厚的文化资源,采取以河串湖、以堤串珠的手法,挖坡培堤,拓宽水面,贯通道路,造园绿化,致力于打造一条融自然性、生态性、亲水性、人文性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使漯河成为更加适宜居住的花园城市。

沙澧河开发建设是漯河建省辖市以来最大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总规划区域面积约86平方公里,是集城市防洪、旧城改造、生态保障、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沙澧河开发建设分三期实施,工期15年~20年,总投资约10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范围:沙河段从107国道沙河桥至淞江路沙河桥,澧河段从107国道澧河桥至两河交汇处,岸线总长36公里,总面积约19.1平方公里;二期工程范围:上游西起沙澧连通工程连接处、东至107国道沙澧河桥;下游南起淞江路沙河桥、北至沙河节制闸景区。控制面积约1400公顷,景观面积约596.76公顷,岸线长约33公里。规划控制范围为堤外一个街坊,景观工程范围为堤外50米绿线范围内;三期工程范围:上游自沙澧连通工程连接处至新107国道西100米,下游自沙河节制闸至京珠高速沙河桥,岸线总长32.1公里,总面积约28.14平方公里。

【建设】

“和谐拆迁”轰动全国

2007年6月13日,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拆迁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沙澧河开发建设全面拉开了帷幕。

“回忆当年的开发建设,最值得一提、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整个拆迁过程。”市沙澧河建管委规划部部长王经彦告诉记者。

2007年盛夏,在万众注目中,沙澧河开发建设对沿岸建筑进行拆迁。总拆迁面积136万平方米,绵延沙澧河沿岸30余公里。拆迁工程规模之大、涉及人数之多、推进战线之长是漯河前所未有的。而两个月间,沿岸30多公里拆迁范围内的房屋,已全部“蒸发”,却没有一例因拆迁而引发的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

如何破解拆迁这“天下第一难”?王经彦对记者说,当时,我市做拆迁这篇文章时,按照以民为本的原则,采取了依法拆迁、阳光拆迁、亲情拆迁、和谐拆迁。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三区7乡镇(办事处)18村5699户19946人、126家企事业单位、长达31.16公里、总拆迁面积达136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探索出的“和谐拆迁”模式,破解了城市化的难题,其成功经验被全省推广。

2008年1月4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对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和谐拆迁”给予了充分肯定。

漯河拆迁的神速、平稳,引起了河南省社科院专家的关注。三位教授来漯调研后兴奋不已:“城市拆迁史上的生动案例!和谐拆迁产生了效率和稳定的神话,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漯河现象,它将给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革命性的意义。”

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新社、《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国内几十家主流媒体对漯河“和谐拆迁”现象先后给予报道,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雅虎网、大河网等众多网络媒体也纷纷转载。一时间,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景区】

城市名片+绿色会客厅

2012年10月1日,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共建成29个风格各异的主题游园,在沙澧两岸形成全长36公里、占地面积435公顷的开放式带状公共游园。建成太行山路澧河桥、沙河桥和沙河节制闸,完成险工护岸工程24处、16.6公里,培修加固沙澧河堤防20公里,新改扩建排水泵站8座,城区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沙澧河风景区已经形成“生态观光、水上运动、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四大旅游特色,已成为漯河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和广大市民的绿色会客厅,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城市自豪感和幸福指数。

如何管好沙澧河风景区?市沙澧河建管委主任郭新增告诉记者:借鉴省内外先进养护模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建成后实行绿化养护、环境保洁、市政设施养护、路灯管理及养护、水面保洁、安全保卫“六位一体”的综合物业管理。景区现划分为10个管理标段,由7家物业公司、1家保安公司参与管理。

经过几年来的开发建设,沙澧河风景区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体育公园,河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省十佳城市滨河景观、河南省文明旅游风景区等荣誉称号;沙澧河开发建设被评为河南省城乡建设19个典型案例之首,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连年被评为全市人民群众最满意实事。

【未来】

打造河流文化休闲旅游示范区

2012年7月12日,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二期工程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签约仪式在漯河迎宾馆举行。签约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沙澧河开发建设二期工程正式启动。

市沙澧河建管委主任郭新增告诉记者,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沙澧河开发 “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指导思想,“十三五”期间将持续稳步推进沙澧河开发二期工程建设(即沙澧河二期综合整治项目)。沙澧河二期综合整治PPP项目是集水利防洪、园林绿化、市政道路、夜景照明等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包含沙澧连通工程、沙澧河二期整治工程。

2014年12月20日,长江路西桥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沙澧河开发二期工程正式拉开了建设序幕。目前,长江路西桥工程主体已完工。

未来的沙澧河建设,将依托沙澧河沿岸良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景观和发展环境,按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亲水休闲、高端度假”的旅游开发思路,对沙澧河开发一期进行提升改造,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增加旅游功能,丰富旅游产品。突出以打造两河交汇处区域综合商业体为中心,围绕城隍庙区域、远香塘区域、老虎滩区域、凤凰山区域等重要节点丰富文化内涵,增加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沙澧河开发二期以突出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重点打造商务休闲、健身度假和养生养老产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突出招大引强,五年内力争引进10个以上有实力、有规模、上档次的沿河开发及旅游项目,通过旅游开发,实现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水上旅游、智慧旅游全面发展,努力把沙澧河风景区打造成“生态环境一流、特色文化彰显、水上业态丰富”的中国城市河流文化休闲旅游示范区。

图片由周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