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朱 红
见习记者 姚晓晓
在源汇区干河陈乡丁湾村,今年34岁的丁军锋是家里的独子,母亲杨梅荣是一个家庭主妇,父亲丁成业平时做些零工,虽然清贫,但一家人在一起却是幸福的。到了而立之年,丁军锋本该娶妻生子,可2013年3月医院出具的一份诊断书却让这个家庭经历了晴天霹雳的打击。
丁军锋本在沙澧公园做保安,2013年年初,他的同事就告诫他脸色发黄,是不是身体哪里不舒服,而丁军锋觉得自己年纪轻轻,可能是工作太累的缘故就没有放在心上。直到3月,丁军锋感觉走路都气喘吁吁,便在家人的配同下,去医院检查。当医生宣布他患上了“尿毒症”的那一刻,他觉得世界都要坍塌了。
之后,坚强的丁军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由于他已经是重度的尿毒症了,医生建议他每周做三次透析,每次486元。刚开始的时候丁军锋为了节省医药费,把每周3次的透析缩减为每周2次。直到2016年元旦,丁军锋发现病情更加严重了,去医院检查发现由于缩减了透析次数已经出现了心脏衰竭,肾性骨病等并发症。
“现在我开始一周3次的透析,可是患病这三年多已经花费了十几万元,家里实在负担不起了,按医生的要求还要每周做一次血虑,一次就要700多元。我现在连透析的费用都负担不了,更别提血虑了。”
丁军锋的父亲丁成业自从儿子患病以来,每天起早贪黑的出去干活,希望可以为儿子多挣一些医疗费。“看着父亲那么大年纪还要拼命干活,我心里很愧疚,好几次都要放弃治疗,可都被他们驳回了。都是我拖累了他们,如果不是因为我,他们也可以安享晚年了。”丁军锋哽咽地说。
“只要死不了,我就还能站起来。”这是丁军锋微信里的内容,透露着他对生命的坚强和无奈。
目前,丁军锋的病情已经越发严重,现在连200米都走不了,站立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我知道我的病也活不了几年,可我就想多陪陪父母,再陪他们走一段路,我怕我走了他们太孤单。”提起父母,丁军锋忍不住掉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