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将
近日,四川省通江县实验小学的家长收到老师发在班级群的通知,请家长到当地某酒店听报告会。周末两天,不少家长听了报告会,但他们反映,报告会中途推销产品。对此,学校回应,报告会是免费的,也是公益的,是商家在演讲过程中违规推销。(《成都商报》)
打着举办报告会的幌子进行商品促销,已是商家司空见惯的营销手段。上个月中旬,笔者在参加孩子幼儿园老师通知的《弘扬传统文化与家教智慧》大型主题报告会时,中途工作人员也推销国学经典听读机,一些熟知套路的家长纷纷离席而去,也有个别家长花钱买了听读机,事后感觉上当找园方讨说法无果。
此次学校的解释看似合情合理,是商家从中捣鬼,但真的与学校没一点关系吗?恐怕未必。毕竟这些家长是在接到学校通知才去的,学校不该把自己的责任撇得这么干净。
除此之外,我们更想知道的是,学校组织这么多家长、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报告会,教育主管部门知道吗?如果事先不知情情有可原的话,但事后总该表个态吧。一场场报告会变身推销会,难道就这么一直放任不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