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企业”“中国名优产品”“中国知名产品”……类似的评选项目在中国名牌产品培育委员会以及中国名牌培育监督委员会中有近40个,奖项如文字游戏一般,主要围绕着“著名”“信得过”“名优”“十佳”等字眼。企业缴纳几千元不等的“工本费”后,便可得到梦寐以求的“名牌”认证。有的“名优产品”,甚至还可以量身定制。(《北京晚报》)
议论纷纷
“中国著名品牌”何以成为生意?其一,商业道德沦丧。其二,错误观念纵容。其三,协会乱象嚣张。
——郭元鹏
花钱买到的“名牌”就能证明企业的实力了?为了得到一个虚假荣誉不惜牺牲真信誉,这样的“中国著名品牌”不要也罢。
——辛华
法治社会和诚信社会容不得山寨荣誉,企业竞争容不得山寨荣誉,消费维权也容不得山寨荣誉。监管部门要向对待假冒伪劣商品那样对待山寨荣誉,见一个,查一个;查一个,清一个,使山寨荣誉失去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