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
从去年6月开始 耗时17个月
大三女生剪出《八十七神仙卷》


□文/图 本报记者 杨光

“画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代表着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被历代画家奉为圭臬。

11月28日,记者获悉,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大三学生杭娟娟,从去年6月至今年11月初,耗时17个月,制作完成长6.5米、高0.7米的剪纸作品《八十七神仙卷》。

杭娟娟和她的金箔单层剪纸作品《八十七神仙卷》。

模板制作耗时一年多

杭娟娟23岁,美术教育专业学生,2014年考上大学后,跟着指导老师陈明杰学习剪纸。

“感觉剪出来的人物、动物很漂亮,我就迷上了。从简单的十二生肖开始,由简入难,后来给老师打下手,制作一些作品的局部,慢慢掌握各种技巧。”11月28日,杭娟娟告诉记者,2015年6月,陈明杰老师说,如果想把剪纸作品当作毕业设计,要尽早准备。

杭娟娟说,在陈老师鼓励下,她决定剪出一幅《八十七神仙卷》:尽管作品中人物众多,但全是线描,比较容易转化成单层剪纸作品。

剪纸得先找原稿,然后设计、制作模板,而后刻制、装裱。她在网上搜索,又找了不少书籍,最终选定一幅彩色缩印版的《八十七神仙图》。她把图片扫描到电脑中,勾勒线稿、打印出来,然后对线稿进行加工,制作模板。

“模板制作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多次返工,几乎要放弃了。”杭娟娟告诉记者,一条线要反复几次才能定稿。平时还要上课,她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今年8月,模板制作终于完工。

“看起来是在翻刻别人的作品,其实完全不一样。人物造型方法不同,白描只需要勾线,但剪纸就要把线条进行归纳,综合细节,然后用剪纸的方式进行表达。”陈明杰告诉记者,原作人物的发髻是用线勾勒出来的,但剪纸要归纳成一个发髻的外形,然后在发髻上点缀镂空的头饰。原作的眼睛眉毛等部位都是线条,剪纸作品的眼睛、眉毛需要和额头部分连接起来,突出剪纸的效果,就只能用剪纸的形式来表达,这都需要重新设计。也因此,最终出来的作品就有了自己的语言表达。

装裱时一点点粘贴

模板完成后,杭娟娟开始动手制作。雕刻需要的是熟练程度,这对杭娟娟来说不算太难,最难的工序是装裱:把一张纸通过不断的剪、刻,变成无数条的细线,摊在装裱纸上,然后一点点地粘贴。这个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一点错误就会导致前功尽弃。

“有时候装裱过的部分出现皱褶,有时候稍不注意画面就会移位,作品也就废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情况很常见。”杭娟娟说,她之前没有独立装裱过一幅画,只能非常细心。好在最后效果很好,所有的劳累都烟消云散了。

从今年10月开始,杭娟娟全身心投入,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一直待在剪纸工作室。

11月初,杭娟娟终于完成了一幅金箔单层《八十七神仙卷》剪纸作品。

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如今,杭娟娟在赶工制作一幅传统样式的剪纸作品,想从两幅作品之中挑选一幅参加毕业展。

11月28日下午,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剪纸工作室,杭娟娟正伏在工作台上,手拿烙铁,对她的传统样式《八十七神仙卷》进行装裱。被剪成一根根细线的红纸,被一点点装裱在白色的装裱纸上。她一边仔细粘贴,一边拿着画稿进行对照,以免粘贴的位置和造型出现偏差。半天的时间,杭娟娟只粘了十多厘米。

杭娟娟的《八十七神仙卷》剪纸作品,描绘了87位浩浩荡荡前行的神仙,人物神态各异,衣袖飘飘,栩栩如生。杭娟娟把线描转化成了剪纸,人物造型、神态、风韵并未失色,反而增添了一些别样的美感。

杭娟娟已完成的金箔单层《八十七神仙卷》,长约5.7米,高约0.6米,装裱后长6.5米、高0.7米,需要两人在室外才能完整展示出作品全貌。整幅作品看起来金碧辉煌,有很强的艺术性。

“以前不敢面对这样大的作品,但做完以后,感觉自己有很大提升,尽管这幅作品从设计到刀工都不够完美。剪纸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这幅作品,对我的耐心和细心是一次巨大的磨炼。”杭娟娟说。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