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见习记者 刘彩霞
图/本报记者 齐 放
11月21日零时起,我市实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市12家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并执行新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如今新政策已经实施一周,市民看病、住院后的花销变化如何,是否能享受到了医疗改革带来的实惠?
【住院患者】
医药费比以前少近两千块
11月29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12楼。在内一科病区的一间病房里,市民谷海东老人正躺在床上输液。
今年74的谷海东患有肺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因为老人的病是“老毛病”,孝顺的儿女们在家里为老人准备的有吸氧机等机器,预防老人犯病。谷海东老人告诉记者只要天气突然骤冷骤热,他就会胸闷喘不上气,只能来到医院治疗。
“11月初因为肺心病和糖尿病,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后回家,结果前些天气温突然降低后又犯病了。21号下午我就住到医院里输水治疗。”谷海东老人告诉记者,他是做生意的个体户,看病享受的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每次住院报销后都花去1万多元。
谈起实施多日的医疗改革,谷海东老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药费下降带来的实惠。
“具体一些药降了多少我不太清楚,只知道这次医药费报销后才花了九千多,比以前少近两千块钱。”谷海东老人对记者说。
【医护人员】
药价降幅大 市民得实惠
护士长郑文韬在给谷海东老人换输液时告诉记者,就拿老人输的扩张血管的药物“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来说,医改前大约是28元钱一瓶,医改后在22元左右,减少了6元钱。医改前每天的药费在200元左右,医改后每天药费在100元左右。
此外,由于现在医院给患者用的都是基本药品,所以报销的也多。去年报销50%,现在最高能报销60%。
“虽然说护理费、床位费等价格有所上调,但是这些浮动都没有药价降幅大,最终还是市民受益得到实惠。平时经常服用的药物价格是否有变动,经常住院或者有慢性病要药物维持的病人一看账单就能看出来。”护士长郑文韬说。
谷海东老人对此深表认同,他说:“虽然上调了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性费用,但我觉得值,这样他们更有热情和劲头服务大家,这也是对他们的肯定。”
采访中,一些患者表示,医疗改革后,总体医药费用是降低的,这种让利于民的改革让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实惠,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管理部门】
药品降价 让利于民
作为第四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市,我市从11月21日零时起,在全市12家城市公立医院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时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
这12家医院分别是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市医专三附院等8家市直医院,郾城区人民医院、郾城区中医院、召陵区人民医院、源汇区人民医院等4家区级医院。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疗改革后,这12家医院销售的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将按实际进价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医院将不再加价。
此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也降低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磁共振、CT、PET-CT),而且合理提升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服务项目收费价格,比如住院诊查费、床位费、护理费、治疗费和手术费等。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由于提高的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患者的就医费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有所下降。
护士给谷海东老人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