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12月1日 星期

吐槽有风险 发帖须谨慎


□苑广阔

王某在朋友圈发布了自己的一起“维权遭遇”,称在南京浦口某婴幼儿用品店购买的奶粉中发现了黑色异物。但就是因为发在微信朋友圈的这条“有图有真相”的信息,让王某成了被告。近日,浦口区法院审理了此案,王某因在朋友圈发布不实信息被判侵犯名誉权。(《现代快报》)

发现自己购买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有黑色异物之后,消费者就去找店家协商,但因赔偿问题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于是转而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有图有真相”的信息,并且引起了微信朋友圈好友的转发。在王某看来,自己这是在陈述事实,并没有夸大或歪曲。

然而,就是因为这则信息,不但让王某吃了官司,而且最终还输掉了官司。而把王某告上法庭,并且最终赢了官司的,正是当初出售奶粉给王某的婴幼儿用品店。对此,王某恐怕觉得自己很冤枉。

但事情显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一则王某并无法证明自己所持的奶粉系从原告处购买;二则他也无法证明奶粉中出现的黑色异物到底是原来奶粉中就有的,还是后面产生的。但是作为原告的商家,却提供了经营许可及相关奶粉的检验报告等证据,可以初步证明原告所经营的案涉品牌奶粉并无质量问题。

通过这件事,也给所有消费者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微信朋友圈绝非言论自留地,即便仅仅是在微信朋友圈吐槽,那也是存在很大风险的,需要谨慎对待。当然了,这并非表明消费者就无法维护自身权益,而只是提醒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要讲究证据,拿出实据,在做好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之前,最好不要以一种泄私愤的心态把信息在朋友圈轻易发布。

网络的兴起,确实给我们发表言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平台,可以让我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但言论并非据此就变得没有边界,它的道德与法律边界,依旧明确而清晰,一旦对他人形象、名誉、利益带来了损害,那么依旧要承担道德与法律上的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