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作为年轻人最重要的文化休闲场所KTV,几乎场场爆满。随着KTV数量日渐饱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的KTV难掩颓势,即便节假日也冷冷清清。曾经火爆的行业,为何会走下坡路?近日,记者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文/图 见习记者 杨 淇
市区KTV增多 多数生意惨淡
12月2日晚上6点,记者来到位于舟山路与辽河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家KTV,只见彩色灯光照耀整个大厅,安装在大厅一侧墙上的大屏幕正在播放着一首欢快的MV。记者看到,在大厅前台左侧还有几台电脑,在大门左侧有几套桌椅。“这是供客人休息的地方。”总经理谢先生对记者说。记者观察到,尽管这里装潢华丽,但在近一个小时内,没有客人前来消费。
记者了解到,这家KTV从2013年8月份开业,至今已经经营3年多。说起店里和之前的变化,谢经理告诉记者,刚开业的那段时间,生意比较火爆,但是现在进入低迷期。“以前生意最好的时候,从周四到周日,几乎天天爆满。”谢经理说,最好时期是在2013年底至2014年中。到了2014年下半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那时生意最好时,周五周六晚上包间能开出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
据了解,这家KTV共有3层楼,有52个房间。下午场从中午12点半就开始营业,夜场则从下午6点至凌晨3点左右。谢经理告诉记者,如今,从下午开始营业到凌晨结束营业,一天开出的房间不到20个。“从开始营业算起,不管有没有客人前来消费,房租、人工、水电的费用一天下来就净出8000元。”谢经理无奈地说,他在这个行业工作了7年,据他了解,3年前,市区有30多家KTV,如今则有近百家,现在大多数KTV生意都挺惨淡。就拿市区舟山路来说,前几年该路上有4家KTV,之后关了2家,后来又新开了一家,关门的原因都是因为赔本严重,导致不得不关门。
在位于舟山路的另一家KTV,记者看到门口停车位处停着几辆私家车,但从车上下来的市民大多走进了附近的几家餐馆。近半个小时内,这家KTV只接待了一批大人带着孩子去休闲的客人。这家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生意的确不行,也就周五周六勉强好一些。
现象
商家大打价格战,争相推出“白菜价”
9.9元享6小时包段欢唱,午餐时段消费38元就可免唱3小时……现在KTV行业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很多小型的KTV都已经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于是,各大KTV商家纷纷拿出各种花招吸引顾客。如今,在各大团购网站,市区不少KTV都推出了“白菜价”,纷纷用低价来应对激烈的竞争。
12月2日晚上9点,记者来到位于市区滨河路的一家KTV,只见门口停了几辆出租车,有几个人坐在大厅的沙发上等待朋友开包间、挑选酒水饮料。据该KTV经理介绍,店里的生意目前相对还可以,但是生意整体不如前几年,他也明显感到了压力。为此,KTV采取分时段低价营销、网上团购等措施来吸引客源。从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效果还算不错。
位于市科教文化艺术中心西侧的一家KTV,是全国连锁式企业,于2013年5月份开始营业。“这个行业近两年来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也受到了影响,但比起有些经营不下去的店来说,我们情况还算好的。”经理任远庆告诉记者,这家店刚开始生意并不好,由于刚进入漯河市场,位置也不是市中心,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记者了解到,这家店有31个房间,刚开业前两年,每天晚上总是场场爆满,有时还总是出现翻台的情况。到了2016年,开始走下坡路,生意最好时一晚上有30批顾客左右。任远庆表示,跟前两年对比,确实开始走下坡路,但在我市整体娱乐场所发展状况来看,情况还不算太差。不过,对于KTV今后的发展,他们也会积极应对。
采访中,一些市民告诉记者,如今休闲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KTV在不少市民眼中依然是高消费的场所,有些KTV虽然推出了特价消费服务,但是有时段限制。建议以后可以尝试免包厢费的形式,或取消分时段限制,推出大众消费,让更多平民百姓都能消费得起。
市场
市场已经饱和 消费人群减少
曾经火爆的KTV为何走下坡路?其原因有哪些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我市的不同人群。
32岁的周小艺在我市一家公司上班,“刚毕业的时候总是喜欢去KTV玩,现在几乎没去过。”周小艺对记者说,一是因为觉得年龄大了,不再喜欢去那种热闹的场所;另外是因为有了孩子之后,除了工作更想和孩子待在一起。
刘晓今年大学毕业,上学时经常和朋友一起去KTV。“或许是那时候去的次数太多,现在反而不怎么想去了。”刘晓说,现在她觉得去KTV是大学生去的场所,自己已经毕业了,也不再属于学生群体了。另外,刘晓告诉记者,现在科技的发达,手机网络对KTV行业的冲击也挺大。刘晓在手机上免费下载了一个叫“唱吧”的软件,自己想唱什么歌就可以在唱吧上下载伴奏,然后演唱录制,唱完后还可以保存,分享给朋友听,想听自己唱的歌也随时可以听。“现在想唱歌这么方便,还不用花钱。所以,除了朋友聚会,我平时也没再想着去。”刘晓说。
市民罗先生从事房地产行业,他认为KTV这种娱乐场所走下坡的主要原因是,一开始,KTV行业的先行者依靠的是市场空白的优势,吸引了许多尝鲜的年轻人,并逐渐开拓了自己的一份市场。然而,这么多年过去,整个KTV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并没有多少改变。因此,连年增长的运营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场地租赁金额昂贵的支出压力下,很多KTV企业都难以持久经营。另外,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各项禁令的相继发布,极大抑制了各地的“三公”消费,压缩了整个娱乐行业项目,KTV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记者从文化部门了解到,三年前,市区有30多家KTV,如今有近百家,这也是造成现在大多数KTV生意惨淡的原因。有人会问,这个行业近两年一直在走下坡路,为什么还会有商家投身该行业?“有一些不了解这个市场行情的人总觉得这行业很暴利,盲目开店。”从事KTV行业12年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一块蛋糕原来有30个人吃,现在有100个人吃,那每个人吃到的肯定很少,有些甚至没有,正是这个原因加重了多数店面的负担,有些甚至已经倒闭。
根据市场调整战略 满足市民多样需求
那么,如何应对低迷期?业内人士王先生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首先,应该改变或扩大消费群体。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所经营的店属于中高档层次的消费场所,之前接待的主要是消费较高的商务人士。现在形势有了变化,他们开始扩展另外的消费群体,将家庭消费也归为主要消费群体,并对不同群体设置了不同的消费方式,客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消费方式,不论何种消费方式都会让客人体验到好的服务。
其次,对房间内的硬件设备和点歌系统进行升级,使客人享受到更好的触觉、视觉服务,也可以选择最新的歌曲。另外,还要对店面装潢进行改装,崭新、好看的外观也会为整个店加分不少。“还应和其他行业形成联盟。”王先生告诉记者,比如和餐饮业合作,在双方店内摆出对方的宣传牌,进行客户资源共享,扩展自己的客源。另外,还应进行创新,在店面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休闲、健身、桌球等休闲项目,为市民提供更加优惠的消费方式,从而吸引更多顾客。
对此,有市民建议,KTV可以不仅仅是一个唱歌的场所,还可以融合娱乐、社交、时尚等属性,寻求与餐饮、游戏等其他热门娱乐服务行业展开合作的机会,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同时,采取新的KTV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结合互联网时代网络的运用,不断创造更新的服务品类与内容,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特品牌,积极与消费者互动、交流,以特色的圈子来更多地顾客,并借此形成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品牌竞争力,相信KTV行业仍旧可以在泛娱乐时代独占一席之地。
出路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