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年将近,年底电影市场的贺岁档大战也一触即发。据统计,将有超过40部电影在今年“贺岁档”登场,今天特别选择了其中四部最受关注的名导大片,以专业角度为你分析影片的优劣势,为你之后的选择提供一点参考。
A
《长城》:看张艺谋如何给西方观众讲东方故事
上映日期:12月16日
亮点分析:《长城》是在中国拍摄的最大规模的中外合拍片,约10亿人民币的投入,不仅幕后团队强大,演员阵容更是一次性囊括了马特·达蒙、佩德罗·帕斯卡、威廉·达福、刘德华、张涵予、景甜、鹿晗、彭于晏、林更新、郑恺、黄轩、陈学冬、王俊凯等中外豪华阵容。其次,中国元素也为电影增添了美感和丰富的细节层次。张艺谋再次运用自己最擅长的中国元素的色彩组合,让影片充满了浓厚的东方韵味。其次,饕餮亦是中国神话之下的产物,以往我们只看过好莱坞电影里的“侏罗纪恐龙”、韩国电影的“汉江怪物”,《长城》里的饕餮,补足了国产电影中对于怪兽的缺失。
适合人群:从整体来看,该片适合全年龄段的观众。这次《长城》上的阵容更是一举囊括时下年轻观众最爱的一众偶像明星,再加上“打怪兽”这样具有浓厚商业色彩的故事元素,吸引年轻观众的野心可见一斑。
票房预测:这些明星背后的粉丝力量不容小觑。其次,无论从演员阵容还是电影本身,都极具话题性,对于影片本身的营销也颇有帮助,让影片还未上映就已形成关注。业内分析,影片在前七天平均排片有望达到50%左右,最终达到15亿~20亿级别。
B
《铁道飞虎》:成龙大哥携王凯黄子韬王大陆登场
上映日期:12月30日
亮点分析:这一次,成龙以大哥的身份,与黄子韬、王凯、王大陆等多位时下最具人气的年轻演员组合搞笑,全新搭配让观众眼前一亮。
导演丁晟透露,这次将目光锁定在火车上,戏中不乏飞虎队或扒在急速行驶的火车上,或在爆炸的火车前浴血奋战等惊险画面。
适宜人群:老少咸宜合家欢
成龙电影基本上是老少咸宜的合家欢,对于动作喜剧感兴趣的观众更为推荐。
票房分析:帅气的黄子韬、英气的王凯、痞气的王大陆……每一个背后都有不少粉丝,成龙本身也颇具票房号召力,再加上本片合家欢题材相对于“贺岁档”更为应景,上映的日期又横跨到元旦假期,最终票房预估在8亿~10亿左右。
C
《我不是潘金莲》:冯小刚这次打错算盘?
上映日期:正在上映
亮点分析:冯小刚大胆启用范冰冰颠覆女神形象出演“村姑”,甚至将影片拍成圆形画幅,无论从叙事、构图、选角都挑战传统习惯,展现出的勇气和诚意。正如冯小刚自己所说的:“这次是带着一个初学者的心态拍电影。”
适合人群:年轻人不一定喜欢
影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影片故事极尽讽刺和黑色幽默。然而,这样的题材在市场上却有一定局限性。喜欢文学原著或类似文艺题材,或是对冯氏喜剧有情怀的观众会很受用,但对于时下的年轻观众来说则未必受欢迎。
票房预估:截至12月4日,影片票房超过3.8亿,以此推算最终预估票房会在4亿左右止步,票房远不如预期。
D
《罗曼蒂克消亡史》:口碑导演独特视角讲述老上海谍战
上映日期:12月16日
亮点分析:《罗曼蒂克消亡史》在演员阵容上非常强大,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等都名号响亮;钟欣潼、霍思燕、杜淳、袁泉、闫妮、韩庚、钟汉良、倪大红等人气也不低。
除了一众明星,导演程耳也是口碑保证,作为大陆最具实力的中生代导演之一,并不多产的程耳实力不俗,前作《边境风云》让不少影迷对其作品的艺术品质颇具信心。
适合人群:喜欢老上海文化的观众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20世纪20年代,日本秘密派遣大批间谍潜伏在上海,大批有志青年为此不惧牺牲,与身边的日本间谍和汉奸较量到底。葛优在戏中饰演一位黑帮大佬,与章子怡饰演的“小六”有一段情感纠葛。从目前曝光的剧照来看,对于谍战题材、年代戏,或对老上海文化感兴趣的观众不妨一看。
票房分析:选择与《长城》同一天上映,想必片方对于影片的质量充满信心。然而,却很有可能最终在票房上受到冲击。目前预估在5亿~6亿之间。
晚综
《长城》群星版海报
成龙在《铁道飞虎》中的扮相。
《我不是潘金莲》海报
《罗曼蒂克消亡史》海报
评头论足
贺岁档“拼人气”还得“拼质量”
□黄岸
每年电影市场“贺岁档”都备受影迷期待,不仅因为这一档期大片林立,更因为一年到头不少压轴登场的好片佳作也将悉数登场。
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档期之一,这几年来“贺岁档”的规模越做越大。然而,在看似战况激烈的背后,真正形成好口碑的电影却不多,只有那些真正的好电影,才能在一片混战中脱颖而出。
以去年贺岁档期为例,《寻龙诀》、《老炮儿》、《唐人街探案》票房排列前茅,巧合的是,这三部影片在整个贺岁档里同样也是口碑最好的。这三部电影的共同点都是拥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剧情以及精美的艺术创作。相反,2014年姜文新作《一步之遥》却票房不佳。可见,无论什么档期,大众对于影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大导演、大明星不是绝对的票房保证,观众越来越趋向于追捧好片,相反“烂片”则愈发没有市场。
因此,尽管每年的“贺岁档”都非常热闹,但只有真正拼得过质量的好片,才能在这一战局中站稳脚跟。而这也需要中国电影人一起共同努力,拿出更多致力于追求更高艺术质量的精品佳作,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再添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