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

陪孩子,莫焦虑


□徐海娜

近日,我陪同孩子参加一个亲子“一小时编程”活动。这个编程游戏总共有19关,要求大家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这场活动中有一个孩子表现得特别机灵,工作人员甚至还没有讲解完,他就已经明白应该怎样做。前面的几关很简单,大家很快都顺利地通过了。但越往后难度越大,尤其是加入“循环”和“条件”命令时,同时要处理何时“躲避”、何时“攻击”的问题,年纪小的孩子确实需要时间去理解。

这时,大多数的孩子都遇到了困难,需要停下来想一想,那个非常机灵的孩子也一样——他不断地尝试,系统却不断提醒他出错。

在我看来,这正是孩子们从错误中学习的大好机会,然而那个机灵孩子的妈妈却开始数落他,声音一开始还压抑着,慢慢地竟越来越大声。孩子在数落和责骂声中终于忍受不住,趴在桌上,将头深深地埋在手臂中。后来,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这个孩子振作精神,完成了19关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亲子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家长在选择亲子活动的时候,期望是什么?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学习?

任何一种亲子活动,目的都不外乎增进亲子间的了解、理解以及建基于此的融洽关系。具体到这一活动,孩子遇到困难,最需要的是什么?正是来自亲人的鼓励和安慰啊!

吕大乐在他的《家长焦虑症》一书中指出:“大多数父母需要跨过一个心理关卡——承认子女很普通、平凡。”

一个人将来能否做出成就,主要靠耐性和努力。将来生活得幸福不幸福,靠得是对生活本身的热情和感悟力。这些统统都不是靠着训斥就能得来的。相反,日复一日的精神重压只会消磨掉孩子享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当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无论孩子表现得多么不济,做家长的也请在发言前三思,不要用言语打击孩子,而要多想想怎样才能切实帮助孩子。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