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着、冷静、淡然,这是马明松先生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12月26日上午,“松风水月——马明松水彩艺术展·风景篇”,在市区新闻大厦一楼大厅开展。开展仪式结束后,马明松手捧鲜花,随和地给粉丝签名,与书画爱好者合影留念。在满足每一名参观者的要求后,马明松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本报记者 王海防
■人物介绍
马明松,1967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祖籍河南省淅川县; 199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高研班,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个人简历收录于《中国水彩画史》。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重要作品
1996年10月 《古窑》
入选“中国首届水彩艺术展”
1997年11月 《静享夏日》
入选“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
1998年10月 《等着》
获“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铜奖
2000年10月 《石桥》
入选“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
2002年5月 《西部故事》
获“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
2003年12月 《晴》
入选“中国水彩画写生精品大展”
2005年9月 《阳光下》
获“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铜奖
2012年12月 《林》
入选“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2014年9月 《水之系》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采访中,马明松谈到了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大学毕业后,有一段时间竟发现自己的创作出现了断层,当时非常迷茫。”马明松说,后来去四川美院学习,又去中央美院学习,终于有机会对绘画这个专业脉络进行了梳理。
这两次学习对马明松来说,是个很大的转变。他也愈发明白自己的心性,对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愈发明晰。
2007年前后,马明松创作了大量的精品。尤其是调入河南大学后,教学任务重,他白天教学、晚上创作,不肯放过一点时间,经常熬到很晚。
在高校任教,周围有很多高水平的同行,不断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同时,参加国内外相关活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给马明松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也给他的绘画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特别是2013年,马明松参加了蒋振立老师的高训班,又一次对自己的水彩画创作进行了思考,并对此有了重新认识。这对马明松来说是一次艺术创作道路上的转折。他开始不断对水彩画创作的纯技法表达向注重本体语言的过程做了深入探讨,同时对水彩画技法方面更深层次的东西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除教学任务之外,马明松每年花大量的时间,深入全国各地写生创作。从广西葱郁秀美的三江到横亘晋冀豫的太行山系,从夏到秋,无论是烈日炎炎的桂山大地,还是寒风瑟瑟的太行峡谷,只要拿起画笔,马明松总能浑然入境,不知艰辛何谓,不识烦扰何来。
马明松认为,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总是出自感受,源于心性,没有感受便不能打动自己,遑论感染他人。但只有感受也寸步难行,因为它太过飘忽、太过抽象。它无常变幻,如同一束喑哑微光、一缕难名愁绪、一树庭前闲花、一丝蹁跹浮想;它难以把握,与诧讶于眼前,直欲摹写于笔底的风物,若即若离又千丝万缕。从这个角度而言,画画是快乐的:捕捉纷繁感受,托寄于水色油彩,形诸于一方素纸,诚谓回馈绚兮自然的最好方式。
2011年至2012年,马明松经常外出写生,并创作了《谷》和《林》。
《谷》描绘的是太行山深谷丘壑的冬季景象,落光叶子的老树歪斜在山石间,但枝杈倔强地伸向天空。整个画面薄雾迷离,侘寂荒寒中蕴含一股遒劲坚毅的生命力量。《林》的笔法风格与《谷》截然迥异,山谷林木散发神秘幽光,背景是隐约可见的蓝灰色山谷。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邵军曾这样评价马明松的水彩画作:明松先生水彩画在语言上有着自己的追求,这突出表现在其对于虚实张力、用色用笔以及画面效果等各个方面;其画作在整体上,格调明净高雅、舒而不张,笔触衔接处理刚柔并济、恰到好处,用色含蓄微妙、古雅清丽,画法上干湿兼顾、水色互彰;画家在调动画面的各种元素完成创作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审美情趣外化为种种可视的细节,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水彩画语言风格,这其中最为鲜明的是对“清雅”和“力道”这两种互相冲突又完美结合的审美情趣的谐调。
创作实践中,马明松颇爱太行。
太行山给马明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不过,刚开始,马明松并没有发现八百里太行的魅力所在,创作起来无从下手,甚至一度失去了创作的兴趣。后来马明松下了决心,暂时跳出了创作太行山的这个圈子,而去了江南。时间长了,他把江南的美和太行的美相比较,真正感受到了太行的魅力所在。“这种美是博大的美,霸气的美,让人心胸开阔。”马明松说,任何美的东西只要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其魅力所在。
今年10月,马明松又一次去了太行山,一待就是40多天。季节交替,太行展示出不同的美,他感触很深,并创作出《太行秋意》《山上人家》《山村》《南太行的金秋》等水彩画佳作。
水彩是视觉再现领域中重要的媒介之一,因其兼具国际性和历史性,也是东西方艺术充分融合的一种绘画体裁。马明松认为,艺术作品不能一味地去雕琢、写实、修饰,而应当倾诉情感、信赖直觉,藉由大胆泼洒的色与畅快不羁的线去完成。不单纯依赖图像形色取悦眼睛,而是期待作品能自己发言,与观者直率真诚地开展交流。
马明松认为,学水彩画,许多人都会学习一些技法,但墨守成规会阻挠自己天性的挖掘。水彩语言是比较敏感的,把某种技法强加给创作,就变得非常狭隘。